“阿风,什么事情那么高兴啊?”等凌风与李岸导演通完电话后,郭飞丽看着凌风一脸兴奋的模样好奇地问道。
“我写的那本《藏地密码》立项通过了,美国华纳集团将投资拍摄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我会亲自饰演里面的男主角!”
“天哪,阿风,你要走向好莱坞了!那真是要好好祝贺一下了!”
此时郭飞丽的眼睛里充满了崇拜。
……
凌风在新加坡继续参与电视剧《都是夜归人》拍摄的时候,作为制片人的李岸导演开始了紧张的《藏地密码1》pre-production前期筹备工作。
在好莱坞,一部电影的制作过程大概分为四个阶段:
development项目策划,pre-production前期筹备,physicalproduction实际拍摄,post-productionandmarketing后期制作与市场营销。
在分工上,这四个阶段大约分别占35%、20%、20%和25%的比例。
从这个比例可以看出,好莱坞电影真正的拍摄只占到了大概20%的比例。
前面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要花在电影项目的前期策划和筹备阶段。
作为制片人,李岸导演当下首要工作是选择导演、执行制片(co-producer/lineproducer)和制片主任(productionmanager/upm)。
在好莱坞,一部电影只有一个制片人是正式工,其他人都是临时工。制片人会根据影片风格样式和资历选定导演,在拍摄之前制片人和导演必须对电影的剧本、剧组、拍摄、取景、预算等问题达成共识。
制片人和导演是平等合作、友好协商的关系,但是制片人拥有整个项目的最终决定权。导演不能发扬自嗨精神脱离制片人的创作意图,更不能在预算范围外修改拍摄计划,追加投入,让电影成本上升。如果意见分歧没法解决,制片人可以炒掉导演。
同时,如果因为制片人没有尽责现象发生,投资方华纳集团也可以炒掉像李岸这样的制片人。
李岸最后选择邀请了同为华裔的吴于森作为电影《藏地密码1》的导演。
从资历上而言,吴于森比李岸更加资深。
他在七十年代就开始在香港担任导演,1986年执导的枪战片《英雄本色》奠定其暴力美学的电影风格,该片后获得第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并获得第2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三年前,吴于森也跟李岸导演一样,来到了美国好莱坞发展。
但是与科班出身的李岸导演相比,当下的吴于森导演在好莱坞发展得并不顺利。
对他而言,首先语言就是一个大问题,而且好莱坞的模式与香港电影拍摄那套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他需要一段的适应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