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外资,杜国盈有些冷嘲热讽道,显然也不太看好外资入主国内啤酒市场。
对此,卢秋雨却是摇了摇头,持相反的意见。
“眼下和十年前不同,之前国内地方保护主义太重,所以外资建厂条件困难,而现在若是采用合资的方式,则可以悄无声息的避免掉许多麻烦。”
卢秋雨看了二人一眼,沉声道:“华润和新中港就是最好的例子,还有那位印尼金光集团的太子爷,最近也是动作频频。”
“你是说黄宏年?”
楚天耀将目光看向卢秋雨道。
她口中的金光集团太子爷楚天耀可不陌生,这位大佬算得上是传奇人物了,出生于印尼,祖籍华夏闽南省,国籍却是新加坡。
然而最奇葩的是,这位太子爷从小就被扔到华夏国内念书,下乡插过队,甚至经历过文革时期。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此人在华夏人脉甚广,当年的同学如今都早已成为了执掌一方的大人物,他也靠着这个关系网,一手组建中策集团,在国内开始大规模、撒钱式投资。
最让人佩服的是,这家伙其实早在十年前就打过收购青岛啤酒的主意,只是介于当时的形式,黄宏年的收购计划落空。
试想一下,当年要是真让他收购了青啤,如今华夏国内的啤酒市场谁主沉浮,还真不好说。
“黄宏年的中策集团投资手段令人眼花缭乱,从前年收购西湖啤酒厂开始,一路在京城、杭城和泉州等地收购了多家啤酒厂。”
卢秋雨端着一杯热咖啡,脸色也逐渐凝重。
黄宏年背后可是金光集团,这是印尼国内三大集团之一,虽然说不上富可敌国,但也远不是国内这些啤酒企业能匹敌的。
如果黄宏年真的有心入主国内啤酒市场,那未来必定也是一个不弱于华润、哈啤之流的强敌。
“中策集团目的可不在此,暂时不用担心他们。”
知道卢秋雨担心什么,楚天耀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多做解释。
黄宏年是个不折不扣的投机者,楚天耀没记错的话,这家伙收购的企业至少超过两百家,其中啤酒企业只是他撬动杠杆的一个商机罢了。
不久的将来,这家伙应该是会成立华夏啤酒控股公司,然后在国外招股上市,在无数外资和国内企业炒热啤酒市场的概念下,他的公司一上市便吸金无数,最后高位卖掉套现。
从始至终,他甚至都不曾关心过旗下企业的发展,做的也无法是炒市场,上市圈钱,高位套现的事情。
所以,对于黄宏年的中策集团,楚天耀压根就不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