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齐地富庶,民风包容,我大概会从海上泛舟入齐,而后在那里一边做些营生,一边著书立说吧。”
为了避免被越王勾践追踪到,此事范蠡并没有对外人提起。
甚至连至交好友文种也不知情。
相处近二十年,他早已看出那位雄主可以共患难,却不可以共富贵。
为了避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结局,他毅然选择激流勇退。
不过眼前的无咎本就是世外隐士,倒也不必隐瞒。
说起来,无咎当年私自带走美人郑明,还给他带来少许麻烦。
但当他后来听说对方的经历后,不但没有怨恨,反而格外欣赏对方这种超然于世的态度。
这正是他今日特意来湖上相见的原因。
他想看清楚这个人的本性,再决定是不是值得深交下去。
于是下一刻,他放下茶杯,语气郑重道:“我在齐国也有些许薄名,若无咎君有意出仕,我可向齐侯举荐你。”
“范先生举荐在下做什么?出将入相?”杨遇安摇头失笑,“我很清楚自己多少斤多少两,没这个本事。”
“那去当一个都大夫如何?”范蠡继续提议道,“若能保境安民,或许也能青史留名。”
“先生太过抬举了!”杨遇安还是摇头。
“那当一县之令呢?”
“先生便是举荐一个乡三老,无咎也不敢受。”杨遇安干脆地回绝。
“为何?”
范蠡对此并不意外,只是有些好奇。
“因为无义。”
“无义?”
“敢问先生,吴楚争霸,越王吞吴,乃至于诸侯逐鹿中原数百年,哪一位是讲道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