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趁着“大隋”身体尚好的时候下猛药,等将来病来山倒,吃什么药都不管用。
他倒不在意大隋倒不倒,只是不希望自己师傅师娘还有那个刚刚出生的小师妹将来被乱世裹挟,无处安生罢了。
这半年观察,他深知杨昭未必能当个多么出色的皇帝,甚至论建功立业的魄力与能力,恐怕还不到父亲杨广的十分之一。
但杨昭有杨昭的好处。
生性仁厚,以及从杨坚夫妻那里学来的勤俭持家。
至少也是勤俭持家的人设。
这样的人当不了开拓之主,但当个守成之君不成问题。
说到底,大隋经过杨坚二十多年治理,家底已经十分丰厚,国运正处于上升期。
后世子孙只要不瞎折腾,传个三世四世不成问题。
甚至于说,某人能将一个正处于上升期的帝国直接折腾到亡国……这本身也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天赋。
而对于底层的泥腿子来说,皇帝能体恤民间疾苦,节制世家剥削固然最好。
实在不行,少些徭役,少些兵灾,求个太平安稳也能凑合。
不过现在看来,杨昭并没有这种决心与魄力。
他的仁厚他的孝心不允许他做出悖逆的举动。
只能说有得必有失。
或许这当中……也有大能布局,潜龙气运的影响?
杨遇安微微甩头,将飘远的思绪收回,接着道:“中下两个方子,便只能治标了。”
“水殿龙舟所过之地,百姓不堪其扰,太子既然不愿意消灭龙舟的根源,那便只好设法让龙舟走得快些。早一日去到江都,运河沿岸的破事便能早一日消停。”
杨昭目光微亮:“如何才能走得快些?”
“眼下船队之所以走得慢,是因为至尊每到一地,便要停下接见一批州县官吏与地方豪绅。”杨遇安分析道,“所以我的中方便是,下次停船的时候,暗中派一批死士去刺杀至尊。”
“太子别急,不是真的要刺杀!只需惊扰到圣驾,那接下来的路途至尊有所顾忌便不会轻易停留,加速抵达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