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辽东局势

作者:鹤城风月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可这个计划报上去,急功近利的崇祯显然很不满。

内阁首辅周延儒洞悉崇祯心思,一心谋取圣眷的他开始乱来。

后世说起大凌河之战,对孙承宗批评的声音非常多。更有人以此来评价孙承宗徒有其名,是导致辽东局势恶化的元凶。

可只要认真钻研史料就会发现,大凌河一战孙承宗其实有点无辜。

首先修筑大凌城这件事,可能不是孙承宗的主张。

大凌河之战的开端,源于孙元化和辽东巡抚丘禾嘉的建策。

孙元化的意见是,撤销各个岛上的兵力,移驻到山海关外,并相机收复广宁、金州、海州、盖州。

史料里的记载,这个建策非常粗略,似乎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如果将其形容为缩回拳头、再打出去,更容易理解。

辽东巡抚丘禾嘉则建议用海岛之兵,收复广宁、义州、右屯三城。

两大巡抚意见相左,兵部尚书梁廷栋拿不定主意,自然要咨询孙承宗。

孙承宗是怎么说的呢?

史料记载,孙承宗言:右屯城已隳,修筑而后可守。筑之,敌必至。必复大、小凌河,以接松、杏、锦州。锦州绕海而居敌,难陆运。而右屯之后即海,据此则粮可给,兵可聚,始得为发轫地。

后世研究历史的人,多以这段话来断定,修建右屯和大、小凌河城是孙承宗的意思。

可是对孙承宗这段话做一个细致分析的话,是这样的:

第一,广宁、义州,暂且不修;

第二,右屯重要,距海较近,便于运粮,应先筑守。但修筑右屯,敌军必来争。

第三,为保右屯,还要修小凌河城与大凌河城,以成为其犄角。

第四,大凌河城、小凌河城、右屯卫城、锦州城,以及松山、杏山、宁远纵串连接,加强宁锦防御体系。

当上司提出了一件很难办、并且几乎不可能成功的任务时,身为下属不想去做,该怎么阻止呢?

孙承宗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令人会心一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