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送走陈铮彤,林琳坐在沙发上,将包裹拆开。一共有五本,虽然是新书,却给人一种年代感。林琳细看出版日期,原来是1973年出版的。
林琳随手翻看一下,全是医古文。幸好,林琳的古文功底十分扎实,看这些乾隆年代的书,没有半点压力。
“爸、妈、美怡,从现在开始,除非是医院有急事找我,其他人找我,能推则推。我必须安静下来,才能钻得进去。”
林琳知道,事情很急,但基础不能不牢,所以,他想齐头并进。这样一来,就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放心吧,你好好研究,我们尽量不打扰你。”杨宇对林琳说。
林琳说到做到,拿起书,走进房间,将房门关起来,拿起早已准备好的笔记本,埋头看起来。
林琳先从《四诊心法要诀》开始研究,下一步,他准备研究《杂病心法要诀》,然后再研究《名医方论》
这样的途径,是林琳浏览这五本书后决定的。这样做,既保证稳,又保证快。
陆润也没闲着,她早已买回来熬煮中药的砂锅,做好了一切准备。
此时的林琳,已经完全沉浸在对《医宗金鉴》的研究中。白天,他躲在房间里看,晚上,等他们睡着了,他在客厅里看。
林琳一边看,一边做笔记,重点的地方,他还特别用红色的笔标记好。
琢磨一周后,林琳开出了第一次药方。他将古方中各种药的分量减少了一半,他知道,大病之际,不能用重药。既不能大补,也不能太散。
陆润按照林琳的叮嘱,一步不差地将药物熬制好,端给美怡服用。美怡也毫不犹豫,闭着眼睛,将温度适中的、苦涩的药水喝下去。
每喝三副,林琳都会为美怡重新把脉,看舌像。此时的林琳,完全抛弃了西医的望触叩听,转而使用中医的望闻问切。
这种转换,非常自然,没有任何的违和感。这得益于林琳跟着师傅学艺时,打下的基本功底。
一个月后,美怡没有半点脑部肿瘤导致的颅内高压的表现。相反,她的精气神变得好了起来,她告诉林琳,有一种大病初愈的感觉,这让林琳信心大增。
这些变化,杨宇和陆润也看在心里,他们都感到十分高兴和欣慰。
“老公,你是不是该回去上班了。你可以一边上班,一边研究。你总不上班,确实不好。”一天上午,美怡对林琳说。
“对,美怡说的有道理,有事,你可以处理,没事,你可以研究。身为医院的院长,不能长期缺岗。”杨宇也同意美怡的意见。
“好,这样也没问题,我随身带着书,随时可以看,可以研究。”林琳觉得,他们的建议很好。
“陈主任,我明天回去上班,麻烦你安排人,将我的办公室清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