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天还算顺利,第二天可不得了了。
大清早城门还没开,外面就围了成百上千人。
王象兑得报,匆忙穿戴好登上城墙一看,我的天爷啊。
他慌了。
或许还有更多饥民正扶老携幼在赶来的路上,可粥是有限的,放完之后呢?
届时上万人聚在城里,又没了吃食,必然会引发骚乱。
王象兑召集臭皮匠们一通商议,最后决定城里只留一口锅,另外在北门和南门外十里,以及无定河西艾东庄,三地各设粥棚一座。以分散饥民。
李自成原本只捐了一万斤粮,五百两银子,得到沈小西儿报信后他把捐赠额翻了一倍。
反正很快又要打土豪了,而且存粮太多起事后也不可能都带走,还不如散了好。能活一命算一命。
艾毓初真想不通李自成从哪弄来的粮,居然还都是麦子和大米。他只能感叹半仙果然好本事。
李自成不愿出风头,拒绝小艾在功劳簿上记名。
那怎么行?
赈灾是天大善举,上报之后说不准皇帝都要下旨表彰。
李自成拗不过,一时大意署名赵得胜。这下提前暴露假名,又要重新起绰号了。
知县王象兑端详着花名册直撮牙花子,赵得胜是哪个土豪?这年头竟然还有做好事不留真名的?
一般士绅但凡做些善举,没把牌坊盖到天上就算谦虚了。
延绥东路副总兵曹文诏也挺开心,米脂还是挺富裕的嘛,那他的粮饷是不是要再加三成?
王象兑这才想起还有一尊大神没打发走呢。
他清楚,以眼下情况,不可能再从里长手中抠出多少粮食。所以干脆把赈灾善款抽出五百两孝敬给军头。
曹文诏不大满意,纠缠一顿,又多取了两千斤粮,健骡若干头才罢休。率关宁军往榆林征剿王嘉胤。
老曹是大同人,早年在辽东从军,历事熊廷弼、孙承宗,积功升至游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