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活棋子”

作者:东方红不败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先皇时期,为何要把童生试的考试年龄提前到十二岁?其实就是在培养“寒门”学子,为的就是“破解”世家“统治”朝堂的局面。

而庆德皇帝把这一年龄有提前到十岁,降低入学门槛,也是出于此目的。

考试制度改革、成立密侦司、荒地开发、军队退役制度改革,加上……楚清,这也是皇帝在结自己的网。

皇帝现在就像公司的股东,虽然是最大的那个,股份却达不到51%,不,应该说,他能掌控的部分甚至不足四成。

各占一半,皇帝还能拥有大半决策权,但是目前的朝堂上,他所做的每一个决策,几乎都会遭到束缚。

而又不能一刀切地全部裁员换血,只能徐徐图之。

改革考试制度,降低入学门槛,是为了培养一支仅仅忠诚于自己且颇有能力的政治势力。

当然,“寒门”并非真正一穷二白的寒门,必然得是读得起书的小地主阶级。

只是这一步,需要长久之后才能见效。

密侦司最初是为了肃清造反势力,但真正的作用却是监察百官、进而监察世家的动向。

而开发荒地,就是要把更多的土地权归回皇家。不然,普天之下,真的没多少王土。

调整退役制度,既是为了合理使用丁壮,保证农业生产,更是为了给军队不停换血,减少吃“空饷”的机会。

皇帝的这盘棋上,冒出一颗“活棋子”——楚清。

这个人的存在,让皇帝看到加快他“织网”速度的希望。

此人首先“不藏私”,别人视作珍宝的图纸,她直接上交朝廷。当然,她也没有“藏私”的实力,活着都很艰难呢。

这也是皇帝愿意培养她的主要原因。

皇帝要把她扶植起来,让她的发明创造去促进手工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提升。

而这些发展和提升,就是大宣在原有资源上“增生”的那一部分,是皇帝能直接掌控的部分。

包括小宝的“宝清技师学院”,皇帝为什么现在不要小宝的收益,吃相难看不难看,不是问题,就算难看,谁还敢不服是怎地?

皇帝真正看重的,是这个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大宣今后吏员的选拔基础。

一个国家,制定政策的是少数几个人,但是真正干实事的,是基层的官吏,而官员,是要靠吏员去落实具体政策和任务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