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二郎马上揖礼:“见过孟大哥!”
这位“孟大哥”,是江南孟家家主孟淳的长子,孟贤胜。
孟贤胜今年二十有三,着一身清灰缎面牡丹纹圆领袍,腰间吊着一枚圆形白玉貔貅玉佩,油润如脂,青金双色如意穗子随着他的动作微微荡起,反出柔和的光泽。
端的是身姿提拔,面如冠玉,颇为儒雅。
“你们这是在做什么?”孟贤胜温和发问。
小伙计还捂着脸呢,只要眼睛不瞎都该知道欺负人了,可问“在做什么”而不是“发生什么事了”,眼见是要把不愉快的局面压下去,反正一个店伙计,挨揍就挨揍吧,也不是什么大人物。
要是懂点儿事的,此时会说:“哎呀,不巧了几位哥哥,这里已经客满,我们还是移步别家吧”,免了眼前的尴尬局面。
可惜,薛二郎骄纵惯了,并没有领会孟贤胜的意图,反倒是觉得有人能给他撑腰了。
瞧瞧自家哥哥身边这几位,有江南孟家未来的家主、有淞江府“延寿堂”药堂的少东家、有淞江府知府的侄子,最次的那个,也是淞江府最大的粮商姚家的四公子。
哪一位不是府城里响当当的人物?本届“府城四雅”都到齐了!
于是薛二郎更豪横了:“孟大哥,我看醉八仙是不想混了,竟然拿那间小包房应付我,瞧不起谁呢?我正教训他们呢!”
薛大郎:“……”这弟弟真是堵心。
薛大郎赶紧弥补:“算了,正巧我们碰上了,人多,包房小坐不下,我们换个地方吃饭便是。”
就想赶紧换地方,虽然都是商人家的孩子,可都在江南有名气,还都在淞江府的府学读书,自然要保持好的形象。
而且,知府家的侄子还在呢,争执个没完,像什么样子!
“哦?”倒是孟贤胜接了腔:“我常用的那个包房呢?也没了吗?”
这话是问向伙计的。
伙计心说:我们家又不预备空置包房,再说你都大半年没来了,谁给你留着?
心里是这样想,嘴上却不能说:“回孟公子,今天实在是人太多,您常用的那间包房,刚刚被一位小公子订下了,真不凑巧。”
孟贤超原以为是伙计服务不周被教训,待听到是包房不够用,就想炫耀一下自己的特殊,因而才接了话。
别看孟家只是商人,却是先皇定下的皇商,江南各个官府都得给几分颜面的人家,很是吃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