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番话让我想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假设。”
“你说说。”
“中庸的人在镜中世界是否还一样中庸呢?因为不极端,也就没有另一极端可以倾斜。若是在现实世界中总是在尽力保持平衡,那么在镜中世界应该也是在做同样的事情吧?”
大祭司嘴角上扬:“大人的思维好跳跃。”
“也许在镜中镜外都跳跃,思维模式和人格特质还是很不同的。”
“你说的,是一种很难,很难做到的,境界。要做到中庸,不是特质的养成,而是能力的训练。”
“请详细说说?”
“平衡对于人性来说,不仅仅是顺应自然之力那么简单。自然与人性之间本身就是存在基本冲突的,要在这冲突之中寻求平衡之道,也是人性特质之间的统筹与协调。”
“自然与人性之间的基本冲突是什么?”
“生存理念。自然无所谓诞生毁灭,万物万灵在期间生存各有各的规律。然而诞生对人类来说是大事,毁灭更是天大的事。在量级的存在上的区别导致了根本的需求区别,需求区别也就导致了认知区别。我说的你可明白?”
“大概明白。”
“镜中世界的存在,就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人之力。”
“如何平衡呢?”
“在镜中照见自己的反面,从而在极端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
“这个平衡又是什么意思?”
“我只是镜之世界的守护者,并不是二界平衡者。你问我,我怎么知道?”
“也是,也是。”
“所以,你要不要进入镜子里的世界呢?”
“为什么?”
“这样你可以看到你的反面,从而获得平衡。”
“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