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贾玉轩很有兴致,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司马光的这些事件。因为从小就听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再加上他编撰的资治通鉴,还以为他是仅次于孔子一样的圣贤,受人尊崇呢,没想到他死后差点被人挖了棺墓。
于是,贾玉轩便催凤鸣:“继续。”
“继续什么?”
“继续你看的史籍。”
凤鸣有些难为情的羞笑了一下。大概也只有在贾玉轩面前她才有这种羞涩的表情。
贾玉轩便报以更温柔的微笑,用表情催促她。
凤鸣便羞涩的说:“我认为历史是用来分析的,不是用来评价的。”
“嗯。”
“可你一旦涉及史籍,就不由自主了,就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看那些历史人物。比如说吧,我就佩服王安石。”
“佩服他什么?变法?还是文采?”
“都佩服。如果非要选其一,那就是变法,可惜没有成功。”
“既然没有成功,为什么还佩服他的变法?”
“他的变法没有成功,并不是他的变法有问题,而是执行变法的官僚有问题。我给你说,他的变法没有在全郭推广之前,在当时的鄞县是非常成功的。因为没有在全郭推广变法之前王安石当时主政鄞县,他是提前在鄞县推广新政,就算是做试验,做试点吧,非常成功,鄞县官民都很受益,鄞县府库充足,要不鄞县当地的老百姓为什么还给王安石建庙塑像?就是感激他……”
“我似乎明白了……”
“是吧,明白了吧。这才有了皇帝重用王安石在全郭推广变法。既然在鄞县那么成功,为什么在全郭推广变法就失败了呢?”
“嗯?”贾玉轩一脸的期待。
“抛开那些反对变法的朝臣,比如说司马光之类的,单说这支持变法的官员,还趁机中饱私囊,坑害百姓呢,下面的地方官老爷们就更不用说了,让那些地方官老爷们去推广新法,就可想而知了。我发现从唐朝后期,上面往下面推广新政,下面的官老爷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执行新政对自己更有利,并不是推广新政以造福老百姓为己任,宋朝末期的官员更甚。”
贾玉轩不自觉的点了点头。
“当时王安石推广新法,他最得力的左右手名叫吕惠卿,几乎参与了新法的全部规划与实施,却在任内利用变法之便,用很低的价钱购买了很多富民之地,并役使当地的县官为其管理庄园。”
贾玉轩听得很专心。
“实施变法的核心官僚尚如此,可想而知那些地方官老爷们如何实施新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