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局势有什么变化,自然有转圜的办法。”
王谧都说到这个地步了,曾靖自然也不敢再议论什么,只得按照他的要求办事。
倒是谢襄,还是不甚高兴。
王谧也理解。
他毕竟人太年轻了,还是个小孩子,爱恨都是很简单直接的。
一直以来,谢安对他就好像是亲孙儿一样的疼爱,他的心里只有谢安,只听从谢安的话。
而谢安,严格来讲也确实是一个可以信赖的长辈,可以做后辈的榜样。
谢襄的心里,谢安的决断就是正确的,不只是他要支持,其他的人也要支持。
尤其是现在的王谧,他现在可是谢安仰仗的人,是谢安托付了重任的人,他怎么能不和谢安站到一起呢?
他居然敢有自己的主张!
这当然是不对的!
是一定会栽跟头的,只有谢安的主张才是最有远见的,最合理的,别人的见解,完全无法和谢安相提并论。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理由,谢襄现在对王谧有很大的意见,北府兵若是不在京口停留,他谢襄的任务不就算是没有完成吗?
谢襄会这样想,也是有道理的。
毕竟,就在这个军帐里,他就有现成的支持者,曾靖不就是这样一个吗?
曾靖是北府嫡系,可他也认为,大军还是拉回京口更合适。
诚然,这是对北府兵最好的一种做法,更何况北府兵里的很多人都是京口本地人,甚至包括大将军刘裕等人。
打完了胜仗回京口,是理所应当的。
但是,现在的情况,确实是有些复杂的。
邺城拿下的很漂亮,俘虏也收拢了一大堆,这些人,包括符纂等人都要送到建康朝廷做献俘仪式。
这些都是必须的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