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折玫瑰的人的女儿,就是你的真爱,只有她才能解除你的诅咒。
贝儿的到来,王子的诅咒果然被解除了,接下来王子就被绑在新教起义的战车上,对法国保守顽固且血腥恐怖的天主教势力发起反攻。
说完玫瑰,接下来再说说关于女巫。
童话中,女巫是法力高强无所不能的神秘人,但在历史中,「女巫」二字,实在是浸透了无数无辜女性的斑斑血泪!
长期以来,教会捕风捉影地将一些民间传说、魔鬼故事与基督教故事汇集起来进行改编,并与一些瘟疫、疾病、灾害牵强地联系在一起。
使得民众相信,女巫普遍隐藏在民众之中,她们银荡又邪恶,将灵魂出卖给了魔鬼,背地里偷偷地干着各种害人的勾当。
教会的这种心理恐吓,很快就使得羔羊们陷入深深的对女巫的恐惧之中。
这种迫害的根源十分复杂,其中包括了基督教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基督教通过恐吓进行传教的原理,并利用了男人心底隐藏的对于女人的幻想与欲望。
圣经中说,女性祖先夏娃是男性祖先亚当的一根肋骨,夏娃禁不住蛇的诱惑吃了苹果,导致夏娃和亚当一起被上帝逐出伊甸园。
这个故事体现了对女性赤裸裸地歧视:
女性较男性地位更低,女性更容易受魔鬼的诱惑而犯错,而且女性的错会连累到男性。
早期的修道院接受修女,但通常置于较低的地位,后来一些修道院打着虔诚为名,开始驱逐修女,一位男性修道院长这样说道:
「由于认识到女性的内在罪恶大于世间其他种种罪恶之总和,世间之怨怒无出女性之右者,蛇蝎之毒较于女性之于男性的诱惑,亦更易治愈而危害较轻……」
既然虔诚的修士们都将女性与罪恶等同起来,那么社会上就普遍产生了「女性是万恶之源」的心理。
而女巫一说,正是给这种心理提供了「合理的解释」,生活上的困苦不幸,最后都可以归结到是女巫在其中捣鬼。
疯狂憎恨女巫的心理就成为了社会的普遍心理,而这些所谓的「女巫」其实就是他们的女邻居、母亲、姐妹、妻子、女儿。
长期的宗教活动,特别是针对异端的迫害,使得教会深谙控制人心之道。
他们知道,要想让羔羊们乖乖听话,首先得让他们深陷恐惧之中;
光让羔羊们恐惧还不够,还得给他们心理上宣泄的渠道;同时勾起他们贪婪的欲望,并且让他们获得一点「甜头」。
猎巫活动从十二世纪就已开始。
1484年,罗马教皇英纳森八世颁布「猎巫敕令」:「(女巫们)绝不可被饶恕,她们十恶不赦、荒yin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