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根轻柔羽毛从顺滑的皮肤上滑过,忍不住娇嗔出声,身子发软,瘦弱的脚踝快要撑不住下沉的身体。
空旷已久的心房,重新被一个人的身影填满。
此时的莎拉,就像好几年没有浇过水的芦荟,看上去依然还是绿色,却失去了光彩。
她急需水的滋润,只要一点点,便能重新焕发生机。
可惜黎耀阳没注意到,爆棚的成就感让他无暇顾及,更多的是如释重负。
夜色如墨,星光璀璨,一切都恰到好处。
————————————
【《歌剧魅影》继大船之后,再次席卷纽约城,它将成为戏剧界的‘新地标’】
【著名华人戏剧导演‘lee’携新戏再次出征,大获成功!】
【lee!戏剧般的开始,传奇般的人生!】
【‘埃里克’将取代‘杰克’,成为女人新的‘梦中情人’】
【没有人能抵挡‘魅影’的爱,就像没人能阻挡‘lee’的成功。】
【《歌剧魅影》,哈德森剧院,错过便是一生。】
【请问华人戏剧导演‘lee’,埃里克死了吗?】
【万人血书,请lee还给埃里克一个该死的结局!】
......
毫无疑问,首演的第二天,纽约各大媒体报纸,纷纷报导了昨晚的盛况。
各位玩笔杆子的高手切入点各不相同,这个时候,谁的观点和角度更为尖锐和特别,便更能抓住读者的眼球。
如果只是平平淡淡的报导《歌剧魅影》本身,反而会被抨击没特色。
就比如克里斯亨特,他便在邮报中刊登了一版黎耀阳的专访报导,是真的占据了整整一个版面。
其中不但介绍了创作《泰坦尼克号》的前因后果,还记录了《歌剧魅影》诞生的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