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牛以真气包裹这些细小且数目众多的小颗粒丹晶,慢慢揉捏,融合。
“收!”
就在这时,其他参赛弟子已有人出丹,就似打开了某种开关一般,在相差无几的时间内,几乎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在收丹,不愿落在别人之后。
各处丹炉不断有雪莲丸飞落,参赛弟子收丹展现手法,极尽个性与特色,同时,也都在观望左右。
一时间,场上异香扑鼻,雪莲丸乱飞。
丁牛见状,也开始收丹。
新版流金炉一门洞开,“扑簌簌”,一共9颗圆滚且闪亮的雪莲丸出炉。
丁牛手一转,丹丸飞出,平平稳稳落在手中。
差不多的时间,大家都炼成了。
论成丹的时间,参赛弟子们在伯仲之间。
主持长老抚须点头,光看成丹时间,这些弟子的丹道基础都很扎实。
接下来检验药力与纯度,便是决胜的关键。
“检验!”
一个个参赛的弟子,纷纷送上自己的作品:
“侯山君,丹成6丸。”
“李子通,丹成8丸。”
“……”
每报一个,观看的岷山派诸人便发出一些议论,这些参赛弟子交丹,多是呈7至8丸之间,若是丹成7丸的,便可惜一声,听到有8丸的,便惊呼一声。
以标准丹的大小来看,同样一盏雪莲,成7丸或者以下,仅有两种可能:
一,选到的雪莲成色不足,所以成丹数量少。
二,炼制手法不到位,跑了药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