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之所以是人类文明标准语言中‘最优’的智能编程语言,原因就在于它的一词多意性。
在这一套系统提供的‘汉语智能编程知识信息’中,不仅仅是代码和意想中不同,不仅系统对汉语进行部首的拆分、组合、简化利用。
连汇编语言,编译语言全都是利用汉语编写的。
另外,在汇编语言和编译语言中,系统还用上了汉语的声音基调,一二三四声,这些声音基调被系统添加入了底层的汇编语言中。
利用这种方式,再将其转换成二进制语言,能做到让计算机稳定的识别出汉语的一词多意,有效的减少了编译器和汇编器的工作量。
除此之外,通过这份‘汉语智能编程知识信息’,韩元了解到,汉语编程,它其实不是给二进制准备的。
传统计算机是二进制,使用的是0和1,也就是真和假。
原理也就是处理器的闭电、通电两种状态,弄不出三种形态,也就没有三进制。
但传统计算机发展是有瓶颈的。半导体的晶体管对于人类来说永远只能表示1和0。
而更适应汉语编程的,是三进制、四进制、八进制这些高进制计算机。
比如三进制计算机,三进制是以3为底数的进位制。
其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对称三进制,能比二进制更方便的表示所有整数。三进制是“逢三。
对称三进制代码曾经被莫科斯大学科研人员用于计算机,在光子计算机研究领域也有涉及,但后面不知道怎么原因废弃掉了。
通过在真假也就是0和1中加入一个未知,也就是所谓的‘-1’,能更有效的利用汉语中的词意。
而四进制计算机,其真、假、伪真、未知,是构成计算机四进制的基础。
真、假、未知这三个状态都很好理解。
有意思的是‘伪真’这一个状态。
在韩元看过的汉语智能编程知识信息中有提到这种状态,它是一种模糊状态。
就如人世间没有绝对的善与恶一样,换算成计算机语言,对应的就是这个数据处于半真半假之间。
宛如薛定谔的那只猫一样。
计算机的进制越高,能容纳的状态也就越多,更加贴近智慧生命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