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变态温度’是由金属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没法改变。
.......
在考虑了三秒后,韩元决定使用镍钛基形记忆金属来制造卫星上的天线。
这种记忆金属的制造相对于铜基、铁基记忆金属来说要简单一些,耗费的时间也少很多。
制造方法是先按照一定的镍钛材料比进行配比冶炼合金。
合金冶炼出来后塑形,然后进行高温加热,加热到‘马氏体状态温度’,在这个温度下再在ms记忆点附近进行大量形变,形变度得超过百分之十。
每一次的形变都要进行高温加热,使其恢复原型,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就可。
其原理是因为处于‘马氏体状态’的镍钛记忆合金形变量超过了‘马氏体平台区’,然后就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可逆的塑性形变和一定的位错结构。
进行重新加热后,马氏体变形中的可逆部分先起作用,让形状恢复一部分。
而后再进行冷却,那么位错结构会产生一个类似于弹簧力一般的力场,驱使金属材料形变,恢复成原先的样子。
这就是记忆金属为什么能在‘变态温度’下恢复原形的原理。
而多次的加温、形变、冷却,能大幅度增加这种记忆效应。
如果技术好的话,恢复条件适宜,做出来的记忆金属零件在被揉成一团后,在短短半分钟内就完全恢复。
.......
从傍晚六点多,一直忙到凌晨一点,韩元总算将卫星上的信号天线制造出来了。
最终的成品,有种九十年代电视机使用的那种用竹竿顶房顶上的那种铝管天线的感觉。
最前段是四根空心的记忆合金组成的x形状,后面连接着六根短一些的垂直信号引号棍。
引导棍带有一定的弧度,能最大范围的增加地面发送的电波信号。
看到这个形状的天线,直播间里面部分年龄大一些的观众顿时就怀念起来。
【这就是卫星上使用的天线?跟我老家电视使用的哪种差不多。】
【好怀念的感觉,以前小时候为了看电视,举着根竹竿到处找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