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达到纳米级的光刻胶在制造过程上更加复杂,并不适配于现在他手中有的材料。
而光刻胶的精度过高,不仅在制造难度上要更高,也并不适用于华国。
精度再高,除了让那些西方国家迅速掌握制备光刻胶技术重新垄断市场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好处。
毕竟华国本来在光刻胶、光刻机这一块的技术上要落后很多,十纳米级别的光刻胶足够华国研究很长一段时间了。
所在在经过综合考虑后,韩元最终还是选择了‘碳基紫外光引发剂’。
虽然在制造过程上需要一定的人工进行辅助,但华国最不缺的就是人了。
......
化学实验室中,韩元讲解了一下后便开始处理手中的材料。
增感剂,也就是光敏引发剂是光刻胶中的核心材料,也是光刻胶分正负两种的核心因素,制造过程并不会简单。
他选择的‘碳基紫外光引发剂’虽然是由两种材料构成的,但这两种材料的制造难度可不低。
无论是4-三甲基戊基膦氧化合物也好,还是75%浓度的α-羟基酮乙腈溶液,其制备步骤都很复杂,需要控制和注意的地方都很多。
特别是α-羟基酮乙腈溶液,在制造过程中有一个很让人意想不到的点。
它需要先在一百七十度的高温下进行化合α-羟基酮,然后在构建乙腈基团的时候急速降温到零下十度。
而这还不算完,乙腈基团在链接到α-羟基酮主链上后,又需要迅速将温度调控到十五度左右,让其保持稳定。
因为过低的温度虽然能让乙腈基团链接到α-羟基酮主链上,形成α-羟基酮乙腈化合物,但时间一长,也能让乙腈基团从α-羟基酮主链上脱落下来。
听起来很矛盾,但这种事情在化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并不算什么稀奇的东西。
倒是直播间里面的观众听他的讲解听的一脸懵逼。
【什么鬼,低温构建,低温脱落?反复横跳?】
【真·反复横跳】
【化学可太有意思了,可惜我大学没选这专业。】
【楼上的,你该庆幸你没选,否则现在就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