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设备是韩元转移进来的,均用于碳基芯片的加工。
除此之外,这个房间的吊顶上,墙壁上,还有不少的机械臂,这些都是房屋建造时就部署进去的。
一块芯片的制造,无论是碳基还是硅基,需要的设备可不少。
光刻机只是其中最出名,最重要的一个,而其他的设备也不可缺。
比如不见名传的‘引线键合机’,它的主要作用是把半导体芯片上的pad与管脚上的pad,用导电金属线(金丝)链接起来。
然后利用热、压力、超声波能量为使金属引线与基板焊盘紧密焊合,实现芯片与基板间的电气互连和芯片间的信息互通。
电脑芯片也就是cpu中的金丝,其主要来源就是这一步。
......
制造碳基芯片的流程,整体都是由小七进行控制的。
在碳基芯片还没开始制造的时候,韩元就熬夜给小七编写了一个新的外载程序,就如同之前小七控制航天飞机一样。
对比起人工,智能程序在操控数据上更加精准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
人类加工的极限是微米级别,而智能程序可以轻松做到纳米级别,只要测量数据足够精准,使用的设备精密度足够进行。
自动化程序,带来的好处就是可以批量生产,只需要准备好需要的原料以及编写好对应程序就行。
整个加工过程需要人工辅助的地方会减少很多,只有每一个段落的加工完成后,才需要人工进行检查和后续处理。
.......
被送入光刻机中的石墨烯单晶晶圆开始了第一轮的光蚀,韩元在一边等待着。
制造一块完整的芯片需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以及漫长的时间,一块芯片从定制开始,从晶圆蜕变到完整的芯片需要大概三个月的时间。
这还不包括后续的封装等需要花费的更多的时间。
当然,在这边,因为韩元使用人工智能程序进行辅助,再加上电路图的绘制、芯片的设计这些东西他早已经完成了的原因,时间能缩短到一大半。
尽管如此,晶圆的沉积、光刻胶涂覆、曝光、计算光刻、烘烤与显影、刻蚀、计量和检验、离子注入、封装芯片等步骤依旧需要花费大概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
这么长的时间,如果是在现实中,是需要技术员守护在电脑前的,以防止在加工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