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是夜间。
无月,星光微弱,海面漆黑一片,哪怕号称全球第一的,每天都喝鱼油保持视力的鬼子海军瞭望手,在没有被探照灯照射到的情况下,也别想看清两公里以外的海面。
低沉的发动机噪音,则是完全隐没在环境底噪之间。
还有一点,小鬼子海军从来没有想过,居然有其他国家的军舰能进入日本海,要知道,当初连美国人都没能进入这片海域。
哪怕是潜艇。
在付出了几艘潜艇别发现击沉的教训后,美国人也不敢派潜艇过来了。
所以此时的高雄号,宛如在自家的泳池,不仅仅所有探照灯大开,四处搜寻可能存在的坠海民国飞行员,而且航速还以巡航速度航行,也就是十几节速度。
所以鬼子军舰浑然不知道危险即将靠近,依旧横着在日本海航行。
“距离,三点五公里,目标速度十五节。”
雷达操作员汇报出了敌人的数据。
“左满舵,调整航速,我们保持与敌舰平行。”
随着王根生的新命令,海豚调转方向,并降低速度,维持与鬼子军舰相同的速度和方向,保持相对平行,双方距离大约三公里。
“鱼雷瞄准。”
随后,王根生深吸一口气,压抑住心里的紧张,继续下达命令。
线导与声导的组合,使得鱼雷准备时间需要一段时间。
毕竟线导鱼雷不是如同遥控器一般的目视控制鱼雷撞向敌人军舰。
没有那么简单。
鱼雷艇的瞭望高度,注定了即便五公里距离,瞭望手也不可能全程观察到鱼雷的航迹,而且别说现在是在夜间,电池驱动的鱼雷水下航迹几乎不可闻。
由于无法看清鱼雷的具体位置,所以在发射之前,要计算弹道,然后通过导线,根据雷达测出的敌人军舰位置,调整鱼雷航向与速度,然后根据声音导引头通过导线反馈的信息,两者合作,综合引导鱼雷撞向目标。
和后世自动化的鱼雷相比,差远了。
但就这样麻烦复杂的指导技术,也比当前最顶尖的鱼雷自导技术先进十年,甚至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