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前时代到后来的夏商周乃至秦汉。
大多都是选择在起居室的中心位置,向下挖一块20-30cm长宽的下凹区域,中间掏空后,烧个火炉,或者直接烧柴。
这种结构被称为“火塘”。
很多已经出土了的旧石器时期遗址,就在房室内发现过不少这种在房间中心向下掏空一块区域用来搭灶的情况。
现在云贵川等地的偏远乡村,以及部分少数民族聚集地,都依旧还在使用这种原始的火塘。
不只是华夏,在整个亚洲,用火塘取暖和烧水做饭,都是主流情况。
火塘文化在rb也被沿用至今,现在rb的老式建筑,都还保留这种取暖结构,通常都布置在榻榻米中央。
“灶”这个字,原从穴,造字本义就是架锅烧煮食物的灶坑。
说明掘地成坑的地灶就是灶的最早形式!
而一号室这块从墙体凸出去的两个石板,怎么看也和灶没啥关系啊。
陈翰摸着下巴,凝视着这个奇特的形状,若有所思的琢磨着。
突然,一道灵光从他的脑袋中一闪而过。
“啪!”陈翰一拍手掌,有些激动的喊道:“这不会是一个壁炉吧?!”
他突然的一声惊呼,引起了在场所有工作人员和考古工作者的注意。
在短暂的错愕之后,每个人都像是醍醐灌顶了一般,猛地转头看向了1号室的东北角。
“壁炉?!”
如果陈翰这灵光一闪的猜测是正确的,那这将会是一个震惊中外考古学界的大发现!
华夏人的房子里,从古至今,基本上没有建造壁炉的传统。
但是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喇家遗址,居然有类似壁炉的取暖设备存在?!
壁炉可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起源于西方和中亚地区的室内取暖设备,不是亚洲文化的一部分!
这早就已经被世界学者达成共识的认知,难道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