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瞒天过海计(二)

作者:皎兮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万峰惊奇:“这些箱子都装满,得有两万多两吧!哪来这么多银子,唐先生的俸禄,便是不吃不喝也远远不够啊!”

苏怀瑾瞥了一眼窗外,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说:“陛下给的,不要声张。陛下还没让王爷还朝,那两家还防着我们呢,这个时候不能被人嫉恨,免得害了王爷。”

万峰深以为然,还忧心忡忡:“可如果他们从皇宫里打探消息呢?”

苏怀瑾说:“他们不敢,打探皇宫内苑的消息,罪责可不一般。”

只有万峰自己在担心这件事,几天之后,他也不担心了。

因为那些赏赐在京城根本没有激起什么浪花来——下过雨,送蓑衣,年都过完了,再赐节礼还有什么意义?能表示看重吗?

倒是没过几天,全京城都知道广安侯一肩祧两房,另一房媳妇给她生的儿子是“三岁能诗”,让陛下拍案惊奇、连连称赞的神童。

苏怀瑾还有些担心,对唐清江说:“小小年纪,就承受这样的荣誉会不会不太好?”

唐清江无所谓地说:“他本就该受尽万般宠爱,这几句赞誉又算得上什么。若是连这点儿名声都受不住,又如何能成大事。”

在他看来,念念就是广陵王的世子,将来的太子、帝王。

有些人习惯了低在尘埃里,就再也没办法立于山巅了,所以念念要从小就习惯站在万人中央、光芒万丈。

想想也是,如果一个人自幼卑微,为人轻贱,以至于成年后都不敢跟人交流,被人称赞一句就受宠若惊或膨胀不知所谓,这样的人莫说驾驭万民,怕是连个小吏也做不了的。

饶祈年却不这么认为。

苏怀瑾与饶祈年发生了他离开京城后的第一个严重分歧——

饶祈年非常不高兴地说:“本就是诗没背下来,却宣扬成三岁能诗的‘神童’,这不是沽名钓誉吗?”

他的话不是没有道理,但他的语气让苏怀瑾感到不舒服:“念念三岁就能背诗也很厉害啊。再说了,是陛下这样认为的,不是我们主动宣扬的,怎么就算我们沽名钓誉了。”

饶祈年冷脸诘问:“你没有带他四处参加宴会,让他背诗,助长这种舆论?”

当然有,苏怀瑾还跟他显摆过呢,这一点确实是苏怀瑾做得不够好。但——他这是什么语气啊,他在斥责她!他们相处这么多年,她还是第一次被斥责。

苏怀瑾才不问是非对错呢,只在乎态度好坏,生气地说:“你这是说得什么话!大过年的,自然要带着孩子去拜年了。”

振振有词地说:“现在正是小孩子性格养成的时候,不让他多出去见见人,他会变得很内向很敏感的,那还中什么用!”

饶祈年马上批驳:“从小养成浮躁轻狂的性子,又能成什么器?”他现在最后悔的,就是自己从小养尊处优,以至于自视甚高、眼高手低、性情浮躁,他不想孩子也养成那个样子。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