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赏赐

作者:青帝一处开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偏偏在清初这个民族情绪高涨的年代,跳槽就是去做汉奸。

架空就是谋逆,做那曹操,真叫大明下面这些人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没办法只能多活一天是一天。

偏偏朱由榔又是个敏感的主,让李定国不得不打着十二分精神维持着他们之间脆弱的平衡。既然行人臣之礼,又要行权臣之实,着实让人难办。

在李定国有意无意的暗示下,宫内这些个太监也是不容易,拼了命给朱由榔制造出一个太平无事的假象,再给朱由榔找些乐子,让他远离朝政。

然而这位朱由榔皇帝又认不清自己的定位,想要做那光武帝,最次也要做个唐代宗,想做一个力挽狂澜的雄主,对于手中的权力那是丝毫不想放手的。

一句话有菜又爱玩,还爱装比。

他无时无刻不想显露出自己的权威,常常在一些小事上与李定国唱反调,好在李定国也不计较,寻常小事都是由朱由榔一言而定。

如果是朝廷大的方针,只要朱由榔想插手,李定国就以辞职作为威胁,逼的朱由榔不得不妥协。

毕竟打仗这件事,他还是有些虚的,知道要找靠谱的大将,作为两撅名王,声震华夏的大将,这种举国认证的大明第一名将,让朱由榔不得不妥协一下。

但在他心中李定国只是会打仗的大老粗,真正会玩政治的还得是他朱由榔。

而那个洋人,也不过是他借题发挥,玩一玩帝王心术,想敲打敲打李定国而已。

“拟一副旨意给那洋人,限他在半个月之内,铸好一门炮交给兵部。铸不好让他提头来见,铸好了,朕也不吝封赏。”

这事既然是李定国决定的,他朱由榔怎么也得表现一下自己的存在感。

接着朱由榔来回琢磨了几下,像是做了什么重大决定一样:“他要是能铸好,朕赏他一个秀才出身!”

话一出口,朱由榔就觉得有些后悔,这个恩赏有些过重,不过念在是国难当头,稍微过重也说的过去。

马宁远一听,心中也是一热,心想陛下这次还没有过于昏头,这火炮威力巨大,乃国之利器,重赏之下,那洋人应该以死相报了吧。

可不要觉得马宁远与朱由榔的想法有些可笑,事实上在中国,这些个技术人员的地位与杂役差不多。

举个例子,在封建社会,帝王与百官都是非常看中农业的,要是有个人从海外引进良种,并且在一个省内大肆推广,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功,让粮食产量翻了一翻,而且还惊动了全国,作为能够活人无数,稳固政权根基的东西。你猜皇帝会赏给那个人什么东西?

答案是一个举人的出生。

这个事情发生在乾隆朝,那个人在广东全省推广了红薯,并大获成功。

当时许多人都觉得那个人是祖坟冒青烟了,因为这事都能封个举人,实在是皇恩浩荡。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