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一行人纵马行出五十里之后,却在前方一处岔路口前缓缓地停了下来。
三岔路口前站着十几名身穿皮甲的军士,军士的前方则站着一位身穿儒杉的中年男人,男人留着一撇八字胡,头上插着一根玉簪,一副士人打扮的模样。
十几名军士的身后整整齐齐的摆放着三排拒马,宇文成都见状,不禁哑然失笑道:“光天化日之下,竟然遇到了几名拦路打劫的小贼。”
柴绍闻言,伸手指了指拦在面前的几人,道:“成都,你可看好了,他们是兵,不是贼。”
“官匪本就是一家嘛,当差之余顺便打个劫,给家中额外增加一份收入,想来也是极好的。”宇文成都说道。
刘辩自动略过了站在文士身后的那些**,而是将目光锁定在了那名文士的身上,道:“敢问先生尊姓大名?如今在何处高就?”
文士见刘辩一行样貌不凡,且所乘之马皆非凡品,于是连忙整了整衣冠,上前与刘辩见礼道:“在下乃安邑廷掾,姓杨,单名一个俊字。”
廷掾:县令属吏,督乡事。
杨俊在尚未探明刘辩等人根底的情况下,刻意将姿态放的很低。
刘辩闻言,笑呵呵的点了点头,遂侧头看向杨修,道:“姓杨,看来是你的本家啊。”
杨修皱了皱眉,遂打马排众而出,直视杨俊的双眼,冷冷的问道:“你与弘农杨氏是什么关系?”
杨俊见杨修在与自己说话时,态度显得十分的倨傲,于是他默默的在杨修的身上打量了一番,旋即淡淡的说道:“杨府管家乃俊之从父。”
“嚯!”
宇文成都闻言,故意露出了一脸惊讶的表情,遂向杨修竖了一个大拇指,道:“弘农杨氏果然名不虚传,竟连府内管家的从子都能混到一个廷掾之职。”
宇文成都说着,侧头看向李儒,道:“文优先生所言非虚也。”
杨修闻言,顿时闹了一个大红脸,却见他怒不可遏的伸手入怀,取出验传,随手扔到了杨俊的身上,咬牙切齿道:“睁大你的狗眼好好看看,看看我是谁。”
为了彰显世族显赫的身份,因此杨修的验传与寻常百姓的有所不同,他的验传由一块巴掌大小的铜牌制作而成,铜牌的正面纂刻有杨修的籍贯身份:“弘农郡、华阴县、名杨修、家中独子、士人、高七尺五寸。”
杨修的传也与常人有所不同,寻常百姓的传是由当地里正亦或是亭长亲自开具的证明,而杨修的传则是由弘农太守王宏亲自开具的证明,传的背面还印有一份弘农杨氏专属的家族印章。
杨俊默默地捡起掉落在地上的验传,仅是粗略的扫了一眼,便被上面的内容惊得倒吸了一口凉气,此刻他再也顾不上脸面的事情,膝盖一软,迎着杨修的马头,扑通一声便跪了下去。
虽然杨伯在杨府内勤勤恳恳的做了几十年管家,外出办事时,旁人碍于弘农杨氏的面子,亦会给他三分薄面,然而,即便是再尊贵的管家,也仍然脱离不出奴籍这一层身份,而杨俊又是杨伯的从子,因此在见到杨修时,他不自觉的便向杨修行了一个大礼。
刘辩笑呵呵的与柴绍对视了一眼,道:“看到了吧?有德祖从旁襄助,可以为我等省去不少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