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凭借自己对董卓的了解,对密信中的内容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段煨,贾诩。”
刘辩默默的念叨起二人的名字,旋即抬头看向李儒,道:“文优对此二人印象如何?二人可堪大用否?”
李儒皱眉沉思了片刻,旋即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犹疑不定,道:“段煨在相国麾下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异类,他从不纵兵劫掠,且在治下兴修水利、鼓励农耕,他的这番做派...儒实在有些看不懂。”
“好。”
刘辩闻言,当即满意的点了点头,道:“爱民如子,单凭这一点,段煨就值得朕高看他一眼。”
“贾诩呢?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刘辩问道。
李儒闻言,却是一脸懵逼的眨了眨眼,皱眉沉思搜肠刮肚了良久,他才缓缓地摇了摇头,道:“贾诩此人平日里太过神秘,臣几乎对他一无所知。”
“太过神秘?”
长孙无忌闻言,皱了皱眉,旋即默默的与身旁的杨修对视了一眼,道:“听文优之言,我的心里怎么忽然生出一丝特别熟悉的感觉呢?”
杨修闻言,亦是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道:“我亦有此等感觉,只是实在想不出为何会生出这般熟悉的感觉?”
李儒闻言,不禁晒然一笑,旋即伸手指了指被长孙无忌拈在手中的那封密信,道:“二位大才说的应该是这个吧?”
长孙无忌闻言,顺着李儒手指的方向默默的低头看向被自己拈在手中的密信,蓦的,他忽然露出一抹恍然大悟的表情,道:“原来如此。”
长孙无忌说着,满脸钦佩的向李儒竖了一个大拇指,道:“文优智谋超群,吾不及多矣。”
杨修亦是了然的点了点头,但以他的骄傲而言,他却万万说不出长孙无忌刚刚那番话。
老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更何况眼前这三位还不是臭皮匠呢,这可是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李儒、长孙无忌与杨修啊。
虽然在正史中,李儒的名声比之长孙无忌与杨修稍稍差了一些,但是,单凭人家鸩杀皇帝这一条,就足以证明人家不是一般人。
贾诩未免有些想当然了,他原以为自己已经隐藏的很好了,然而他万万没想到,刘辩的身边竟然还隐藏着这样三位能人。
其实也怪不得贾诩会如此想,任谁也想不到刘辩的身边竟然会同时出现这样三个足智多谋的人物。
换句话说,若是没有模拟器,刘辩的身边又怎么可能会聚集如此多的谋臣猛将呢?
刘辩招呼三人分别落座之后,开口问道:“为今之计,当如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