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牛自小是在念家长大,虽然在苏家待了二十年,现在每天也是我放它出去吃草,可对于谁才是自己真正的主人,这老伙计心里一门清。
所以,念冰要离开,它自然也会跟着走。
现在他们都走了,正如王泉所说的一样,我瞬间又成了孤家寡人。
在这种复杂的心情里,我随即撑起了竹篙,缓缓开动了船。
暮行舟告诉我,悬河寺位于潜龙镇下游两百里开外,是方圆千里内有名的古寺。
在阴阳道法和五行道法的共同驱使下,小小的乌篷船在黄河之中快速疾行,河风呼呼地从而耳旁吹过,两岸的风景也迅速地在我眼前倒退着。
因为是顺流而下,我的船速丝毫不比岸上的汽车慢,不过五六小时的工夫里,乌篷船便载着我们来到了一段两侧皆为高山峭壁的河道间。
直到这时,我才明白凡尘法师所在的宝刹为何名曰悬河了。
和我以前见过的寻常寺庙不同,悬河寺并不曾坐落于喧嚣繁杂但香火鼎盛的闹市区,也不曾隐于深山独一隅之偏安,而是修建在黄河古道旁的悬崖峭壁之下。
在靠近河面的峭壁上,凿刻着一个个的佛窟,一尊尊古佛菩萨的浮雕随处可见。
悬河寺的诸多寺院,皆是一侧嵌于峭壁,一侧悬于黄河,一眼看去仿佛悬空于黄河上方。
每一座寺院间,则是由一条古老的栈道一一相连。
因为所处地势险峻,此地并没有直达寺前的公路,前来此地的香客需在沿河公路前下车,随后沿着栈道徒步前行三五里,方能抵达寺中。
可饶是如此,我还是看到有许多的香客慕名前来。
而在悬空寺所在的河边,此时船来船往,过往者皆是烧香礼佛的善男信女。
虽处偏远一方,但香火络绎不绝,能有此番情景,自是有气运所至。
带着这种想法,我把乌篷船停在了峭壁边缘,随后如其他香客一样,沿着栈道走向了悬空寺。
此次我和念冰前来,并不曾提前通知于凡尘法师,可当我们即将踏入主殿时,一位高僧走了过来。
这位高僧看上去六十岁左右,手持佛珠面貌庄严,他来到了我们面前,却是恭敬说道,“阿弥陀佛,二位施主可是念氏后人?”
“拜见大师。”
我和念冰随即双手合十,恭敬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