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丽去年十二月份为什么没完成基础任务,原因我在年初的时候已经跟大家开会说了,在这儿我就不跟你废话了。至于她的考勤情况,”李焱找出蔡小丽的资料,“你自己看。我李焱,自认为做事情,还是公平公正的。还有谁有意见?”李焱拍了拍桌子上的资料。
“李主任,您推荐人肯定有道理,我想说的是,杨成刚是年前才从三车间调过来的,要是推荐也是三车间推荐,凭什么占用我们四车间的名额,大家说,是不是啊。”又站出来一个。
“这个事儿,你还真是说着了,杨成刚的推荐名额,就是我从刘佐那儿‘抢’过来的,具体每个车间的指标是多少个,我就不跟你说了,你不够资格。总之,杨成刚没有占用大家的名额,是人家刘主任主动让出了一个指标,强力推荐的杨成刚,因为他足够优秀。还有谁?”
“李主任,我符合这次要求的所有条件,还是双职工家庭,为什么没被选上。”
“小慧啊,这个事情就不属我管了,外方那边没有向机械厂提出文职人员的需求,明天他们招聘的文职人员就会进入新厂,听说最低学历都是大专,你这个初中毕业生,人家不要。”
“凭什么不要,学历低怎么了,我为机械厂做了十几年贡献了……”
“这个不讨论了,你在机械厂做了多少年贡献,跟人家新厂没有任何关系。新厂不是国企,人家有规矩,你找人也坏不了规矩。”
小潘是车间的统计员,按理说即使在国企,一个初中毕业生也做不了统计员,不过人家有个好舅舅,区工商局局长,八面玲珑的人物。
“李主任,……”
“李主任……”
……
同样的情况在机械厂四个车间和“三产”的生产车间里上演着。厂办大楼里倒是一片祥和,因为华盛汽车厂一个文职和管理人员也没有从机械厂要,全部都是外聘的,据说还有两名矮个子瀛国工程师,工资是普通职工的几十倍。
“老刘,你这是啥情况?”处理完车间的事情,也到了下班时间,李焱从车间走向停车场,迎面碰上从车间里狼狈跑出来的三车间主任刘佐。
李焱家又添置了一辆汽车,这次是韩泽奇给“代购”的“林肯”,现在他也是开着车上下班,排面比厂长都要气派。
刘佐没有像李焱那样做了充分准备,何况他还带着私心,三车间推荐的职工,有一半都是他的“亲信”,甚至其中两名女工,还和他有着“特殊”的同事关系。
但车间主任推荐只是初选,宋琦等厂领导在拿到推荐名单后,安排人私下走访各个车间,了解这些人的实际情况。说白了,就是不信任,因为他们都是在国企工作几十年的人,下面什么情况,闭着眼也能猜出个一二三来。
于是,三车间的推荐名单是五个候选单位里变动最大的,足足换了一半,宋琦生气之余,已经准备拿下刘佐的车间主任。
暂时不动他,就是想着“谁的屁股谁擦”,等一切尘埃落定,也就是刘佐“卸任”之时。
刘佐也没想到定下来的名单跟自己推荐的名单大相径庭,等名单公开后,那两个跟他“超同事”关系的女工先不干了。
“辛辛苦苦”陪了好几个晚上,才得到刘佐“放心”的明示,本以为万无一失,能去新厂挣高薪,结果落得一场空。
肯定不能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