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纷纷道:“是啊。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宁南忧混在人群中,竖着耳朵听他们说话。
一旁的吕寻凑过来,在他耳边私语道:“主公...看来,那小贼真的有问题。”
青年压低了斗篷的帽子,带着一行人马绕进了旁边的偏僻小巷里。
小巷冷清,他再往大道上拥挤的人群看了一眼,便果断转身,放低声音对吕寻说道:“那贼人的事情,便让钱晖去打听。天色渐渐暗了,快带我去放置军用的地方。”
吕寻点点头,领着他往巷子的更深处转去。
一队人马便悄无声息的消失于深巷之中。
......
洛阳郊外,一队车马从官道上呼啸而过,领头的是一名年龄尚小,面如冠玉,钟灵毓秀的少年。他的身旁有一左一右两名青年。其中一位,容貌迤逦,面白如雪,一双勾魂的桃花眼流盼间透出些许威严,唇角勾起,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看似温和,却总令人有一种不易靠近的疏离之感,如高山的皑皑白雪,高洁自傲。而右边的那名青年,长相方刚端正,身姿修长,并不俊美,可浑身上下却有遮不住的刚正不阿之气,一眼望过去,也是一位不可随意接近的人物。
三人疾行,奔入京城之中,宽敞的大道上早已被官兵严加把控,中间空出了一条路来,健硕的马儿飞驰而过,一阵风朝两边伸着脖子张望的民众扑去。
十月下旬,太子与江呈轶、窦月阑赶回了京城。
三人归京,使得风波未平的洛阳,再一次掀起了轩然大波。
太子领东府司与廷尉府众人赶往皇宫大内,下了马便疾步匆匆前往南宫向魏帝复命。
他们前脚才踏入南宫之中,后脚消息便传入了各大臣府邸。
此时此刻,邓府上。
邓国忠正一脸铁青郁色,坐在书房中,发着大火。
不远处的屏风前,跪着一个中年男子,他将自己的头深深埋着,大气也不敢喘一个。
自年后,苏刃被查出与宋宗贩卖人口、走私军火的案子有关后,廷尉府窦月阑便以摧枯拉朽之势在洛阳驿站中拿下了进京向天子朝贺的苏刃等一干人。
窦月阑虽然是私下拿人,但邓国忠即便让人全力封锁了苏刃被抓的消息,这件事却还是没能瞒住宁铮的耳目。
此事被淮王府一口咬定,苏刃难以翻身。
但因宋宗一案牵扯众广,廷尉府与东府司迟迟不能结案,苏刃也无法判刑,因而也算变相保住了他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