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五】与帝周旋

作者:汴梁公子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陛下当真不晓得那具白骨究竟是谁?陛下当真以为大魏有挑动战火之心?那么敢问陛下...臣手里的这份文书,写得到底是谁在大魏做下的好事?”

宁南忧伸手从廖云城的怀里抽出一卷文书,直接展开,在大殿上高声朗读道:“建康七年,宜都城中,现中朝人士抢夺边关部署图,混入民居不得寻踪,遂长门关失守,战况惨烈,幸陇西曹家军及时驰援,方平贼匪骚乱。建康八年,江陵以北之河运良工遭山匪屠戮,十艘粮船具毁,守船仓员失踪,万吨军粮不翼而飞,沿江一带发现匪徒踪迹,追踪查访,系中朝密探所为。建康八年冬...”

“等等!”

宁南忧还未将那文卷读完,座上的刘潜已然耐不住性子,恼怒烦躁道:“你说这些作甚?都是些捕风捉影的查探罢了,何以证明这些事情便是我中朝密探所为?”

宁南忧当即冷笑一声道:“陛下当真以为...我朝东府司和廷尉府只抓到了那密探领首鹧鸪么?陛下难道不觉得...近年来,大魏各关要郡城传至中朝的那些密信愈发敷衍了么?”

刘潜心中咯噔一下,当即起了疑心,遂仔细思量一番,立刻浑身发麻、森寒无极。他沉默着不说话,一双眼睛却扣住宁南忧,死死的盯着。

“大魏之所以遣使来朝,就是不愿将事情闹大。倘若陛下不愿与我朝修和,那么我朝必然奉陪。只是到时候...小王必然会将手里掌握的这些证据全都公之于众,且叫九州良民百姓们看看,他们所崇敬、尊重的君王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中朝近年来,愈发喜欢遣派细作前往各国打探消息,在九州各处建有严密的探听网,来无影去无踪,即便各国暗地里有所察觉,却也找不到任何证据。两年多以前,若非鹧鸪中了宁南忧的算计,也决计不会被抓住。他本是可以留条性命活着回到中朝的,却不想被宁南清利用命丧大魏。

刘潜对宁南忧所说之言颇为忌惮,数年来中朝探听他国机密,从未被抓住现行,虽总有痕迹留下但也让人无法指摘证明。可如今得知大魏的东府司与廷尉府内另有其余暴露身份的中朝密探,心里便不由自主的警惕起来。若此事曝露天下,定然遭九州非议,届时便就不仅仅是颜面的问题,九州大陆的其余各国定会借此机会建成联盟,大肆侵伐中朝。

刘潜眯起双眼,冷声问道:“睿王这话像是在威胁朕?”

宁南忧:“小王这不是在同陛下您商量么?若陛下不曾扣押我朝大鸿胪,小王也不会说出这番话来。若陛下肯承认棺椁中的白骨身份,小王亦不会拿着手上这些卷宗文书来与陛下面谈。”

刘潜心知肚明,倘若今日他不肯释放付沉,并亲口承认灵柩棺椁中的白骨正是名义上在外游玩的四皇子刘琦,那么宁南忧必不肯善罢甘休。此人虽不受宠,但背后好歹有个权倾天下的摄政淮王撑腰,若想将手里这些证据公布天下,传得人尽皆知也不是件难事。

九龙漆金的圣座上,这个敛眸垂头深思的君主默然片刻,终是脸色怆然的应道:“好,朕答应你,会将汝朝之大鸿胪付沉放出内牢,但朕有一个条件。”

宁南忧道:“陛下不妨直说?”

刘潜:“朕会在一个月后宣布四皇子游山途中遭遇泥石流、丧命于天灾的消息。但你要保证,在这期间,九州大陆上不能传出任何有关于刘琦曾现身于大魏的流言蜚语。”

宁南忧毫不犹豫的回答道:“这是自然。我朝圣上本就不想掀起战火,否则廷尉府令在广州发现四皇子的尸体时便该当即发作,直接领兵讨问中朝。现如今,我朝既有修和之意,当然不会自讨没趣的将此事揭露。”

刘潜见他几乎没有半点迟疑,便也爽快道:“也罢,既然睿王如此诚心诚意,朕就不继续推诿搪塞了。”

廖云城在旁站着,目睹眼前之景不由震惊。他本以为让中朝皇帝答应释放付沉需要花费好一番功夫,却没想到宁南忧几句话便让此人松了口。

两人自崇文殿出来时,廖云城还陷在云雾之中不知自己如今是何境地,直到宁南忧带他回到了马车上,他才稍稍缓过了神。

小黄门在外陪侍,廖云城坐在车榻上,愣愣的盯着内里端直身子坐着的郎君,傻傻的问道:“主公,东府司内何时抓到了...”

宁南忧瞬即朝他甩去一记眼刀,压低声音呵斥道:“廖云城?你当这是什么地方?”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