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柳说:“这个作者就是个笔名,没有联系地址,稿件就是从门缝里塞进来的,没办法联系。但好在他又给了我们一篇稿子,我已经编辑好了,建议可以作为下一期报纸的头条。”
伊总编说:“啊哈,还是个神秘人物呀!也难怪,这叫真人不露面嘛。你把这篇稿子拿给我看看。”
欧阳柳说:“我已经编辑好了交给方副总编了。”
方亮副总编说:“对的,在我这里。但没有联系地址,只有一个署名,叫小龙。”说着,就从抽斗里拿出了一篇稿子递给伊总编。
听到署名是小龙,我愣了一下,但我不敢确定是我。
这十几天,我除了正常工作之外,利用晚上的时间完成了《广州青年报》的专栏稿,还有大把的时间是空闲的,我就写了两篇文章,觉得比较适合《星报》,但我不敢公开投稿,怕万一不能发表会很尴尬,就用了“小龙”的笔名,趁着没人注意时偷偷地塞进了编辑部的办公室门底下。
难道我的这两篇文章居然这么受欢迎?不可能!不会的!一定是别人的!
伊总编接过方亮副总编递过的稿子大概看了一眼,说:“好!下期头版头条就发这个!你们一定要想办法联系上这个作者!”然后大笔一挥就在稿子上签下了“发头条”的字样。
就在方亮副总编辑接过手稿的一瞬间,我清晰地看见了手稿上的字迹——那就是我的字迹!
“这是我……我写的……”我一高兴,差点说不出话来。
方亮副总编看了我一眼,说:“你想说点什么?这稿子……”
“这稿子是我写的……我……”
方亮副总编吃惊地看着我。
大家都吃惊地看着我。
然而,当我把两篇文章的标题说出来后,大家这才确信我此言不虚。
伊总编说:“你的文章写的这么好,干吗要干发行?我们这里正缺编辑记者呢,你干吗不来应聘?”
我说:“我就是应聘来的。”
“郑义,是你招聘来的吗?这么一个难得的人才,你却让他干发行?”
郑义很不自然地笑笑说:“他来应聘时,说他没有学历,那我想,我们招聘编辑记者,起码也得是新闻系或者中文系毕业的呀,所以……所以就让他先在发行部适应一下。”
伊总编问:“我招聘人才的口号你不记得了吗?”
“记得啊,”郑义说:“‘三不’‘三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