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明明不够普通,却还这么自信

作者:猫爵士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其次,派出县衙捕快衙役以及巡检司兵丁在城中维持秩序,凡是有趁乱滋事者一律严惩。

再次,说服那些地主乡绅,尤其是拥有大量田产的大地主们招募乡勇来守城。

这些大地主们对于沈墨采取的政策也都有所耳闻,都在担心沈墨一旦拿下祁阳,自家的田产也就保不住了。

所以卞和平稍微一开口,这些大地主们就很快响应,短短数日便招募了五千多名乡勇帮助知县守城,还自愿捐献了许多钱粮。

这些大地主们之所以这么积极,一来是希望卞和平能够守住城池,击退反贼,从而保全自己的家产。

二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卞和平告诉它们,新任巡抚正带着大军前来剿贼,只要坚持几日,巡抚大军一来,现在猖狂的反贼肯定就会灰飞烟灭。

基于此两点,这些乡绅们才会如此举动。

直到现在,乡绅们依然不觉得沈墨这股反贼能有跟朝廷上万大军抗衡的实力。

康熙平定三藩的确让清廷以及他本人的威信声望在天下士绅之中上涨了不少,换句话说,此时天下绝大多数的士绅都觉得清廷这江山再一次坐稳了。

从逻辑上来讲的确是这样的,毕竟带甲数十万的吴三桂和分别拥兵十万的耿精忠、尚之信一度占领了整个南方,甚至湖北、浙江乃至陕西甘肃等地也都被叛军占领。

彼时,许多人都觉得叛军势大,大清要完。

可是康熙采用政治上分化瓦解,军事上剪除两翼的策略,先后招降耿精忠和尚之信,原本跟随吴三桂一起起兵的陕西提督王辅臣也主动投降,最后就剩下吴三桂孤军面对清廷大军围剿,最终匆匆称帝五个月后病死衡阳,吴军也从此土崩瓦解,一败涂地。

三藩之乱让康熙在政治上获得了巨大的威望,让天下人心更加的顺服,这也是康熙平生最得意的一桩功绩。

原本的历史上也的确如此,三藩之后,康熙朝再也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叛乱或者说起义。

平定三藩的意义深远,在施琅灭了琉球的郑氏集团之后,清廷终于能腾出手来去发展国力了。

沈墨现在只是占据了一府三县四座城池而已,跟三藩之乱那种大半个天下都失陷的局势比起来的确算不了什么,最多是疥廯之疾。

这也是这些士绅们如此积极响应知县号召的根本原因。

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卞和平算是初步稳住了祁阳县的人心局面,但是他心里却远没有他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淡定。

虽然城中已经招募了将近上万名乡勇,还有乡绅们捐献的钱粮也想当可观,但是卞和平对于守住祁阳城却没有多少信心。

原因也很简单,永州知府刘光耀不算是个无能之辈,而且当时招募用来守城的乡勇比自己只多不少,更重要的是永州城比起祁阳城来说城防要坚固的多。

可饶是如此,城池还是被反贼给破了,而且根据逃出来的人所言,从反贼正式开始攻城到破城连一个时辰都不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