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击节赞叹,弘光焕发,整个人看起来都年轻了好几岁。
一旁的唐端笏看着老师兴奋的样子,心中感慨这莫非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吗?
老师自永历皇帝和晋王李定国遇难的消息传来后,整个人就消沉悲愤,这二十年来一直都隐居在这石船山整理文档,著书立说。
外人都以为他已经灰心丧气,再也没有了昔日的热血。
就连唐端笏有时候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今日和老师的对话,以及老师和沈墨见面的过程让他一下子明白过来:
老师心中的血从来没有冷过,他此生最大的愿望依然是将满清蛮夷赶出中原大地,恢复汉人江山。
只是这近二十年来却一直没有遇到一个能够值得他追随的明主,所以才会表现的灰心丧气,不问世事。
现在他终于知道老师依然念念不忘当初其父亲临终前的那句叮嘱。
抗清到底!
念及此处,唐端笏上前一步,拱手躬身对王夫之道:”学生恭贺老师!“
王夫之自然明白唐端笏的意思,牵着他的胳膊走到沈墨面前道:”总镇,这是我的学生唐端笏,字须行。虽然有时候有些迂腐愚钝,但是却也是一个有节气忠义的人。总镇若不嫌弃,也可随意差遣。“
唐端笏已经年近四十,但是面相儒雅,身板挺直,堪称中年帅大叔。
沈墨知道这是王夫之在向自己举荐他的学生,自然不会拒绝。
唐端笏对于老师突然向沈墨举荐自己,也有点意外。
虽然之前对沈墨如此年轻有些意外,心中也因为文人特有的傲气而生出一丝抵触。
自己毕竟比他年长许多,而且又在老师这样名满天下的大儒跟前学习了将近二十年,却要在一个跟自己儿子年纪相仿的少年人面前俯首,这让他很有些不忿。
但是在全程旁听了自己老师和沈墨的交谈之后,他的那些不忿和抵触不知不觉间都没有了。
这个少年人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做有志不在年高的道理,自己是远远不如的。
所以,他来到沈墨面前恭恭敬敬地行礼道:”唐端笏拜见沈总镇,总镇少年英雄,风采实在让人折服。若能为总镇驱使一二,是我的荣幸。“
沈墨自然不会失礼,也还了一礼,笑盈盈地扶起唐端笏道:”唐先生若能助我,那更是我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