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接亲路上再遇刺杀

作者:黑火药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然而刘大炮的横空出世,一下子就让这些人看到了希望,尤其是他战胜了郑鑫,开了万古之先河搞起了包税制之后,一下子就给他们指明了方向。

沉积了近一千年的墨家思想突然就被重新捡起,刘大炮的义字门帮规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以及以和为贵,不欺孤寡的思想内核,以义字门三十六誓的形式飞速传播,各地的帮派组织都在借鉴他。

因为刘大炮实在是太有名了,以至于现在到处都是义字门,有些还是扬州的弟兄去外地以一种近乎传教式的方式传播开来的。

这些,倒是也都在刘大炮的预料之中,然而绝大部分所谓的义字门分舵,刘大炮连他们的舵主姓什么叫什么都不知道,更没有见过面甚至毫无联系,更有甚者他们的利益都是相冲突的。

比如,这个襄阳义字门。

刘大炮思想现在对下,有了宗教信仰式的传播,发展非常迅速,对上,则是完整的政治纲领和政治目标,那就是包税制,以及以商养军以军护商的这么一个基础原则。

他的书现在卖得可好了,虽然那书明明不是他写的,也没拿过一文钱的版权费。

这些还勉强可以说是在刘大炮的预料之内,事实上刘大炮也不怕他们搞事情,他们就算是造反,刘大炮心里也是有所准备的。

眼下的义字门,能做到扬州内部的团结就已经不错了,所有义字门共同一家亲,这个就太扯犊子了,也远超了刘大炮的能力范围之外。

这里面其实还隐藏了一个推波助澜的团体,也就是各地的胥吏,现在也纷纷都加入到了义字门之中,扬州的成功或许是给了他们一些鼓舞,实际上即便是在各个小城镇,商业氛围不那么浓的,没有结社结党土壤的地方,类似于宋江宋押司这种人现在也在或名或暗的都在活动和搞小动作。

凭什么我们胥吏担负了基层全部的行政职能,结果却是连最最基本的工资朝廷都不给开呢?凭什么我们这些做小吏的,这辈子都当不上官呢?

这些小吏有要权力的,有偷偷鼓吹包税制的,也有鼓吹官吏界限,希望能够废除“非科举不当官”这一明规则的,也有单纯只是希望朝廷给他们开工资的,但不管是什么主张吧,其具体表现形式都是或明或暗的架空地方基层政府,然后他们以胥吏身份加入义字门,然后到处鼓吹所谓的刘大炮思想。

这个角度上来说,当初郑鑫不惜拼死也要跟自己同归于尽其实也还是蛮有道理的。真要是让这么多大大小小的义字门都闹起来,还都闹成了的话整个天怕是都要被掀了,朝廷如果彻底失去对地方基层的掌控力。

所谓天下大乱,恐怕还真不是没可能。

但问题是这些所谓的义字门打着义字门的旗号给自己添堵那就有点恶心人了,而眼下,襄阳的问题其实非常的棘手。

稍微一琢磨就能品得出来其中的利益纠葛,襄阳,原本也是国内的商业中心之一,也是国内的丝绸织造中心,扼守南北要道,且水路发达勾连东西,结果刘大炮这么一搞,其城内大半的丝织工厂怕是都搬迁到扬州去了,最不济也是去开了个分厂。

也即是前文所提到过的扬州虹吸效应。

现在看来恐怕这吸得恐怕不止是江淮地区,襄阳、杭州、宁波,影响应该都挺大的。

各地的义字门其成员主体又都是城市自由民和工人,商业一旦被虹吸,这是切实会影响他们的收入乃至养家糊口的。

偏偏从川蜀地区往扬州运送物资的话几乎是一定会经过襄阳的势力范围,也就是沿汉水入长江,而川蜀因为是叛军么,又是实打实的在走私,所以好像他们截留这样的一批物资,明面上也确实是无可指摘。

但实际上这特么确实是在打着义字门的旗号在搞自己这个义字门门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