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陈桥兵变这个事儿怎么想怎么诡异,毕竟赵匡胤当时篡位的理由是契丹打过来了,他在带兵出征,然后出到一半的时候反杀回来把开封给夺了。
可这个契丹来袭的理由是哪来的?
尤其是当时他还利用这个理由,把当时做副点检的慕容延钊,也就是慕容嫣他爷爷作为先锋给先调走了,也就是把殿前司中,所有忠于皇室的兵马给先调出去了。
要知道,替大周守卫边疆的可正是符家的天雄军啊,契丹人到底杀没杀过来,符家人会不知道?如果只是小规模的辽军,符彦卿就能搞定了啊,何必要出动赵匡胤呢?
要知道符彦卿,符老四,这个名号在契丹那边是能止小儿啼哭的,曾数次只凭天雄军就打退辽国十万人以上规模的入侵,甚至还动不动就主动打契丹的地盘上去烧杀抢掠。
结果一个假消息就让一个姓符的太后把赵匡胤给派了出去,让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事儿,简直都邪了门了。
而如此局面之下,官家第三个想到,可能还真就是自己了。
契丹举国南侵,若是不敌,则朝廷必然南迁,十之八九可能就直接把首都给迁扬州来了,那么自然,要提前和刘大炮缓和一下矛盾。
就算是迁去江宁,扬州也一样是重中之重,守江必守淮么。
当然,大周没那么容易就输,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王朝的问题一直都是内部太乱,却从来都不是战斗力不足,实话实说只要天雄军、昭义军和殿前司能够拧成一股绳,即使不考虑其他的部队,纵使是略有小输,但应该也不至于到丢失国都的份上的。
问题是经此一事之后,他若是死了,后继之人还能否压制得住日渐桀骜的军方。
稍微一想,刘大炮都替他头疼得慌。
如果说当今官家是个自信,自负,甚至刚愎自用的人,或许会在临死之前绝境挣扎,一通操作猛如虎,有没有效果另说。
但如果他是个平庸的人……或许,真的会考虑一下所谓君主立宪的可能性也说不定了。
毕竟刘大炮的思想在这个实质上还处于五代十国的时期本身就是有市场有拥趸的,来来回回这天下换了多少任皇帝了皇帝本人比谁都更有数,而站在潘美的立场,他就算真的借由这场大规模战争,他其实也不一定乐意篡这个位。
因为这终究不过是另一个循环。
君主立宪好啊,虽然一定程度上确实限制了皇权,但这是个足以真的将禁军与皇权进行捆绑的方式,如此一来的话,即便他的后继者年龄幼小或者能力不足,至少依然可以坐在皇帝的这个位置上,他们柴家的宗庙至少可以一直存续。
真要是以后出来个雄才大略,宛如先帝一般的子孙后代,也还有机会把这权力再夺回去。
而这套制度如果真的如刘大炮所说的那么好,那么对潘美,赵匡胤等人而言也足以保证他们的政治安全,甚至是政治权力,死后也不担心被人秋后算账。
安全啊。
开封方面,一应禁军本来就已经开始慢慢接受刘大炮的思想了,甚至已经给他弄了四百多万贯钱财用来购买股票债券和存款了,符家也已经跟自己示好了,这次自己大婚,老太太送来这么重的礼背后应该是有着整个符家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