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论政(1.1W大章)

作者:黑火药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你看这今日烟姿楼中为你新店开张而贺的客人们,又有哪个是百姓呢?熊指挥使一方面以百姓自居,自以为感念百姓辛苦,又与我等权贵为伍,做的也是权贵之事,不觉得拧巴么?

我只是想说,有些事你看得开一点,自己也能舒服一点。感念民生之艰,是那些迂腐文人亦或是官场失意之人去做的自我安慰。

慕容嫣只是一介女流之辈,不懂军略治民之事,但却也知道慈不掌兵的道理,且不说熊指挥使现在到底是文还是武,小女子看来,这治民和治军倒是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圣人书是用来读的,拿来做事,却是百无一用。”

见状,慕容老太、苏宁衔和沈毅三人不但没插话打断,反而齐刷刷地稍微退开一步,同时一个个的双目灼灼生辉的看戏。

很明显,这个话题是慕容嫣主动拽过来的,话说到这,自然便已经不能算作是闲聊,而是在论政了。

论证在五代时期乃至于现在的大周时期都是很正常的一种社交活动,朝廷不但不制止,甚至还颇有支持、鼓励的意思。

这个时期的人们也已经颇有些意识到了科举的重要性,科举取仕已经渐渐的深入人心,非进士不拜相公已经成为了潜规则。

但人们同时又深刻的意识到,科举考试中靠诗歌拿分实数儿戏,可是不考诗歌,又不知道具体考啥,以至于中晚唐时开始韩愈等人就发起了古文运动,使策论在科举方面的重要性愈发的增加,现如今渐渐的已经压制诗歌一筹了。

考试考诗歌,官宦权贵自然就喜欢吟诗作对,考试考策论,上流社会自然也就喜欢论政,倒是也渐渐的成为了这大周文化的一部分。

且作为事物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个时期的策论、议政并没有什么规矩、格式可言,天马行空,甚至已不仅限于儒家思想的桎梏,不似是两汉儒生一般的皓首穷经,渐渐的有了六经注我的气魄。

很显然,慕容嫣是有意引导刘大炮与他策论的,因为自那巡防营成立之后,他事实上已经成为了扬州权贵阶层的一员了,与之议政,倒也是考校他刘大炮有没有资格与他们进入同一个圈子。

如果连论政都论不出个所以然来,那至少按照此时的风气,自然也就只能沦于草莽之辈了,就算是进了圈子,也依然只能做个边缘之辈。

而若是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也可以借此来试探一下他的政治倾向问题,别的不说,这江南东路的一文一武不都在这等着呢么?

论政这种事最最基础的论调就是富国与强兵之辩,国富与民强之辩,这四者从来都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也即是如今整个大周政治局势中愈演愈烈的文武之别。

所以这便也是慕容嫣的第二个目的,那就是如果刘大炮接得住话题的话,让他通过这种相对温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立场,既是说给自己听,更是说给沈毅和苏宁衔去听。

省得他直面这一文一武两位长吏的时候太过被动。

而刘大炮见状,则是感觉心里不太舒服。

慕容嫣的说辞,给他一种权贵阶层与黔首平民百姓不是一个人种的感觉。

事实上他是不太想在这样的场合与她讨论这样的问题的,因为他认为并没有什么意义,他所受到的教育也注定大家在价值观方面的冲突极大,而人与人之间价值观上的冲突从来都是无解的,实在是浪费唾液。

但看到沈毅和苏宁衔都是一副兴致勃勃等着看戏的神态,却也知今日自己是逃不过的,却也只能冲着慕容嫣拱手道:

“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