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秦雄老书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知道香城网络作家村的萌新也越来越多,每天都有不少的人申请进驻。
加之马修拍出的作家村日常短视频,人气一直不错,也经常登上斗音的热门推荐,想到这里来码字的人也越来越多。
毕竟,网络文学也是近二十年才随着互联网崛起的产物,如今虽然随着经济大环境的下行,有点走下坡路,但从业者都还比较年轻,很多人都希望有一个安心码字的地方,吃喝不愁。
同时,还有一群热爱网文的年轻人,可以经常一起活动和交流,而秦雄的作家村,则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和氛围,正是他们心仪的地方。
杭城的那个作家村虽然非常高大上,但能进驻的都是成名已久的顶级大佬,只有秦雄的这个作家村,才算是比较亲民的,消费水平也比较低。
但即便如此,秦雄想要扩建作家村的愿望,还是迟迟未能成型。
无奈之下,他只好先将作家村里那些摸鱼摸习惯了的混子写手,礼貌地请出去,再适时地补充一些新鲜血液。
他的作家村确实是偏向于扶持新人写手,但绝不能供养懒汉,这个规定,在一开始,他就有强调过的。
不过,让秦雄没有想到的是,虽然唐清雅拒绝了多数写手的申请,尽量挑选了一些比较有潜力和天赋同时又比较勤奋的写手,但来到井头村的写手,还是越来越多。
他们虽然没能拿到进驻作家村的名额,还是果断地拎着行李杀了过来,然后,直接在村里租住了一些民房,一边就近码字,一边盯紧作家村的新晋名额,想来一个近水楼台。
看到整个村子里的网络写手越来越多,秦雄也有些无语,这种热闹的景象,是他之前没有想到的。
他只能不断地催促区政府,让他们加紧施工,尽快让村里的阳光书房早点建起来,这样,那些远道而来的家伙,也能多一个安心码字的地方。
由于秦雄搞出的声势越来越大,区政府终于同意了他扩建作家村的需求。
不过,不是个人独资,而是采用政府出地、他出钱的模式,双方一起扩建作家村。
对于这点,秦雄也没有异议,作家村热闹起来,能对本地产生税收,能对乡村振兴产生直接深远的影响,也是他回报家乡的初衷之一。
有政府的推动,所有的项目都推进得很快,旁边的十几栋主题建筑楼,在经过一番精心设计之后,以每周增加一层的速度,迅速生长着。
秦雄的作家村,也由最初的三栋楼,直接变成了20栋,在美丽的大洲湖,连成了一片,远远看去,已经颇为壮观了。
不仅如此,作家村周边的农庄和商店,也慢慢变得多了起来。
现在,作家村的写手们,不需要订外卖,也能在旁边的快餐店或者农庄,吃上简单的早餐和新鲜的饭菜了。
看到周边的硬件设施逐步完善,秦雄也渐渐放开了申请限制,作家村里的写手,也由之前的十几人,直接暴增到上百人。
人多了之后,秦雄也没有精力去一个个照顾了,作家村主要的管理工作,还是由唐清雅来做,唐纤纤、江映蓉等人也在这段时间内,得到了很好的成长和锻炼,可堪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