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朝廷内阁却是调不动调不动山陵卫的。这命令只有当今皇帝能够发出。
可惜这个时候皇帝犹豫了起来,因为山陵卫可以算是皇家私军,和外朝无涉。
以前也没有这种因为外朝的事情而出动山陵卫的先例,所以皇帝为之犹豫起来。
不要以为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很多事情就怕有个开头。
不是有个什么破窗效应么?
所有窗户都完好无损的时候,大家都会保护爱惜。但是只要第一次窗户破掉,并且无人修理,很快整栋大楼的所有窗户都会破掉。
而这种事情也是一样,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以后朝廷内阁方面就有可能一步步侵蚀过去,一点点地将山陵卫的掌控权从皇帝手中挖走。
这种事情在大楚历史上不是一次两次了!
大楚演变成如今现在的政治格局,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当初太祖时候,皇帝还是乾纲独断,雷霆恣肆,杀文官如同杀鸡一般。
但是文官集团和皇帝一代代的斗争当中,皇帝的权柄一点点地被文官集团给撬走。
所以皇帝才会设置司礼监为“内朝”对朝廷内阁这个“外朝”制衡。
现在山陵卫已经是皇帝手中最重要,也是最大的力量之一。不可能让文官染指的……
虽然说大楚用宦官和勋贵来制衡庞大的文官集团。但是老实说,只能勉强抗衡。
人家文官集团数十万人,从朝廷内阁大学士,六部九卿,朝廷中枢各机构,乃至于地方州府县哪里不是文官做主?
就连地方上的士绅,也都是文官集团的同盟和后备军。
这般强大的力量,哪怕是皇权抱着宦官勋贵,也只一步步地后退,勉强稳定阵脚罢了。
总之,如果再被文官们夺走山陵卫,哪怕只是开一条可能的细缝,皇帝也是不远的。
但是皇帝哪怕不愿意,也没有办法,这天下毕竟还是大楚的天下,皇帝的天下。他不能眼睁睁的坐视大局崩坏,更不能坐视第二任督师薛向光战死,中京局势彻底糜烂。
所以在无法可想的情况下,也在内阁几位大学士的数次请求之下,皇帝也只能答应山陵卫出动,前往终高县解救薛向光。
于是,数天之后,当皇帝诏令送到郑小明的手中之后。让郑小明亲自带领山陵卫出去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