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贵苦笑道:“兄弟,我家什么情况,你又不是不清楚,能盖多大,也如别人家一样,满外南北五米,东西为十米。”
“行,我明白了,”四鄂说着拿起尺子,丈量完大榆树的长短,做到心中有数后,回身丢下尺子,随着拿起锛斧,便整理起大榆树身上的大小树杈来。
常言会者不忙,忙者不会。且说郭四鄂在麦贵协作下,凭着自己多年过硬的木工技术,放线弹墨,起早贪黑,用榆树与枣树,先将两架大梁拼对制作完成后,随着便用刨子,锯,琢,钻,斧头,扎起窗框与门框来。
话不多说,书不细写,且说郭四鄂快马加鞭,马不停蹄,将窗框与门框的制作完成后,跟随便又拼对起檩条,椽子来。中间除了喝水,自是一刻也不停下休息也,五六天时间,砍砍劈劈,便将大大小小,粗粗细细,所有的木材都找到了地方,而看到檩条还差三根不够时,随即便告诉给了麦贵去。
麦贵闻之,自不迟疑,次日,借了生产队的架子车,便到漯河牛行街那里,不仅把所缺的三根檩条按照交待的尺寸,全部买回,而且还顺势把门、窗户上面所用的钢筋,以及固定檩条,椽子所用的钯锔,铁钉给买了回去。
四鄂见之,自是高兴,三下五去二,不仅很快便将所缺的檩条,椽子给配备齐全,并画图写字,做好了记号,而且就连将来放线所用的木头橛子等,也都一一砍好也。
麦贵自是高兴,晚上,两人喝酒吃饭时,麦贵想着对妻子承诺,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随着便向四鄂提问了过去,“四鄂兄弟,你在驻马店干的,能托关系买辆自行车嘛?”
四鄂听闻后,沉思了片刻,直截了当道:“山哥,对于这个事,我想没问题,唉,你怎么现在问起这个事呀?”
麦贵闻言,咽下口中饭菜后,随着便解释了过去,“兄弟,是这样,你嫂子她不是不会骑车嘛,前些年我答应你嫂子,要给她买辆自行车让她学的,因为钱财的问题,一直没能实现,现日子因为政策的变动,不是一天比一天好嘛,因你长年在驻马店,熟悉外面的情况,故此,现我想托你买辆自行车,你看可行?”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呀,行,山哥,没问题的,这事你包在我身上吧,今年不说了,明年我一定想法设法,也要给你买辆自行车回来的。”
“好,四鄂兄弟,那我先谢谢你了。”
“山哥,咱们兄弟什么关系,从小玩到大的发小,要知道,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不然,我就不会,一进村就先到你这里来了,你用不着跟我客气的。”
“兄弟,我知道,咱们总角之交,不会拿你当外人的,要不然,就不会找你帮忙了。”
“这我明白,山哥,今后你如再有什么木工活,尽管开口,我保证随叫随到的、、、、、、”
“行行行,兄弟,我明白,什么都要不说了,来来来,喝酒,喝酒。”
“、、、、、、”
且说麦贵夫妇针对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情况,为了明年过罢春节,就可以有人手开工建房,随着便问询起村上的建筑队来。
而当一番打听问询,没有找到人手时,杨荣花决定让自己姑表弟,瓦工王海权为家盖房后,借着回娘家看罢娘后,随着便往王官村,探望姑姑杨春晓,并找寻表弟王海权商量盖房之事去。
王官村地处杨店村西南角,两者相距有四里多地,其姑父名叫王柱,由于其祖辈一直开菜园,其也跟而学之,也开有两个菜园,自天天赶集,由于小钱不断,家里自很殷实。共有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家中除了老三铁锤,以及两个小女儿,没有结婚成家外,老大铁环,老二铁锚皆已结婚,并且大女儿也已嫁到宋集牛寨了。
杨荣花对姑父家,自不陌生,到了王官村北头后,深知姑父家就在村东头,并紧挨他的菜园,自也不往村子里,直接便往村东头走去。
却说王柱夫妇虽然已经六十多岁,将近七十了,但身体仍然健壮,自不显老,则正在自家菜园忙着起白菜,抬头猛然看到杨荣花而来时,自是高兴,夫妻二人,丢下菜铲,立刻笑哈哈地叫喊着迎了过去,“侄女,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