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闲为人儒雅随和,长得又帅,哪怕掐着点赶到供销社,营业员都准备轻点货物下班了,还是让他买到了想要的东西。
一斤白砂糖,二两大白兔奶糖,三桶面条。
另外还买了一些鸡蛋带回去给傻柱妹妹何雨水补身体。
买这些东西花的钱不多,就是什么要票比较麻烦,不过潘闲初来乍到,对什么都好奇,倒是耐心十足。
白砂糖九毛一斤,买一斤要两张250克的糖票,买面条、鸡蛋也需要相应额度的粮票,还好买的东西不多,不然傻柱身上的粮票真不够用……
“来这个年代体验几天还行,要我常住的话,肯定适应不了。”潘闲拎着一袋子东西,走出供销社时,小声嘟哝了一句。
傻柱住的40号四合院,距离供销社不远,没几步路就到了。
住的四合院条件不错,据说以前是王爷住的。
不过那是以前,现在已经分给穷苦百姓了。
这个四合院分前院,中院,里院,每一个院都有一个大爷管事,按照辈分和权力大小,分为一大爷,二大爷,三大爷。
三个院住着二十多户人家,一百多口人,大部分都是周围工厂上班的,其中扎钢厂占大半。
按照后世说法,这属于职工家属大院,院里大多都是工人阶级,妥妥的城市户口,在这年代算是中上条件阶层了。
一大爷易中海,是扎钢厂八级钳工,工资九十九快五,无儿无女,妥妥的狗大户,为了养老问题没少算计,也没少被人算计。
一大爷和贾家属于相互算计的关系,一方想找人养老,一方吃狗大户,唯一倒霉的,就是架在中间,被两家联合套路的何雨柱……
二大爷刘海中是扎钢厂七级钳工,家里有三儿子,老大已经结婚搬了出来,老二老三还跟着住一起,不过二大爷脾气暴躁,还是一个官迷,没文化又爱说政策,在家的日常就是打老二、老三,把父亲的爱全给了老大。
可惜,老大结婚没多久,就偷偷搬了出去,据说是带媳妇,跑东三省搞支援建设去了。
主要原因,是怕孩子看到爷爷家暴子女,影响下一代。
三大爷阎埠贵是附近小学一老师,有点文化,但是为人极为小气,特点是精打细算,这人不但爱算计别人,还算计自家人,就连自己儿子儿媳妇住家里,都要收人家房租,算计的太过头了,导致家里几个孩子也有样学样,成了爱算计的主,长大后,一个个也开始算计起自己父母了。
同样养成算计毛病的,还有阎解成媳妇于莉。
不过老阎一大家子,除了爱算计外,都没啥坏毛病,算是《情满四合院》剧里的好人了。
除了三位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