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一位出名的本地人,自然令陈留人全郡引以为豪,时刻挂在嘴边。
“伯喈公世间大才,却因言获罪,天不假年...”张邈忍不住感慨万千:“惜哉,痛哉。”
“诸位,且满杯,吾等共敬伯喈公。”
话音落,自有婢女持壶上前,众人同时举杯,一口饮尽。
这时,一个面容清癯文士的突然一声慨叹。
“公台,且莫太过伤心,王允逼死了伯喈公,却也落的身死族灭。”
张邈以为对方对蔡邕之死难以释怀,主动出言劝慰:“可见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吾并非因伯喈公早逝而叹息。”
那文士正是东郡名士陈宫,闻言摇头:
“只是可惜蔡伯喈这般人物,竟然和某些残虐之辈成为管鲍之交。”
听到这话,全场顿时一静。
众人都知他言下所指何人,却是无一人敢接话。
张邈知他的性子,也不见怪,只是笑笑,随意地扯开话题。
随着陈宫继续保持一言不发,不久之后,场上气氛又融洽起来。
正兴浓酒酣时,府上管事蹑手蹑脚地走了过来,等了片刻,选了一个时机走近张邈身侧,递上一卷公文,细声说。
“老爷,这是今日刚传来的消息。”
“嗯。”张邈接过书简,只是看了几眼,便神色大变。
“何事?”
陈宫见状,俯身问道。
“公台,且冷静先。”张邈望了望他,犹豫片刻,还是选择了直言相告。
“前方传来讯息,边文礼起兵欲救援徐州,于半路被夏侯惇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