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语焉不详,似是而非,将解释权始终归在己方的本事...
这些古人可真比不上他的经验和套路。
王政也不欲继续这话题,对方既然住嘴,他便主动叉开:
“你若没失智慌神,便不会做私自逃离这样的蠢事!”
“于都尉,你与牛盖奉曹操之命,带齐人马前来攻我,如今全军覆没,若是就你一人逃离...”
凝视着于禁,王政笑道:“曹操会如何看,又会如何想?”
“曹州牧生性如何,我记得你上次说过啊。”
“我...”
听到前几句时,于禁面现愕然,正欲辩驳时,却听到了最后一句。
心中顿时一沉。
却听王政又道:“你这等武将带兵出征,父母妻小此刻在何处?”
“且不说你能否逃出本将掌握,于都尉,这些日子你可是时常与本将同台登场,展现人前啊。”
“这既是本将麾下将士亲眼所见,广饶赵县这两城百姓,目睹者也不在少数吧?”
“本将若是说一句曹军都尉于禁已效忠于我,且获我亲重,时常护卫左右...“
最后这句话,王政说的轻描淡写,甚至不曾讲完。
于禁却听的满额豆子般大的冷汗,脸若死灰。
他效命曹操时日不短,十分清楚其人心性。
王政若是出言栽赃,浓墨重彩绘声绘色,曹操反倒未必全信。
但若是半遮半掩语焉不详,却必然会令其大起疑心。
更令于禁惊惧失色的,不单是降贼这件事...
而是曹操生疑之后,会不会联想到另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