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陶谦的徐州军被曹操击溃,元气大伤,此时想必也在卧薪尝胆图谋雄起,若是自己表现优异,入了陶谦的青眼,那未来可就一片光明了啊。
再次望了眼城外,都尉的视线愈发炙热。
这一千个青州流民的人头,在他眼里,每一颗都是代表着名望和金银啊。
哪怕所有人都知道流民们不堪一击...
但是功绩薄上未来记载的,可能只会是斩首一千,破敌一千,全歼贼人一千这些熠熠生辉的词眼啊。
不能坐视这些功劳哦不,是贼人溜走!
“县尊,此举只怕不妥。”心中决议以下,都尉思忖了半刻,组织好措辞,方才缓道:“这些贼人,最是擅长裹挟煽动本来安分的百姓们、聚众作乱。若是他们拿临沂没办法,转而进攻临沂附近村镇,驱赶他们化为流民,只怕...
“县君,我可是听说去年临淄便是被几十万流民硬生生攻破的啊!”
最后一句话,让县君浑身一震,登时犹豫了起来。
他清楚都尉这番话有私心,但不得不承认。
说的有道理啊。
流民..尤其是青州这个黄巾大本营出来的流民,想必是很会煽动人心的吧?
他也清楚,如今整个大汉便如一个四处漏风的屋子,不断有天灾兵祸,正因如此,无论是各方诸侯还是郡县望族,收的赋税却是一年比一年重,毕竟他们为了乱世求存,也要不断招兵买马,扩大实力。
于是最底层的草民们的日子却是愈发难过了,即便琅琊已经是当今天下相对来安稳富足的地方,民怨其实也暗自滋生,只是尚未沸腾罢了。
事关地方百姓和自己前途,县君斟酌片刻,问道:“依你之见,又当如何?”
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都尉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坚决道:“一群不过千人的流民,何足道哉?”
“末将愿下军令状,只需五百官兵,便能一击即溃!”
若非想着全歼捞足人头,其实都尉甚至都想喊个一百兵卒的。
毕竟既然是要立功,领一百人破十倍于己的贼寇,可比两倍说起来威风多了。
“五百?”听出了都尉话中满满的信心,又看了城外,县君也觉应无问题,只是还是谨慎地补充了句:“这可已是我临沂一半人马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