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 战略演变

作者:半章水墨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疆域之浩瀚,几乎抵得上中原半壁江山,而当前大恒失控之地,实际上也不过是靠海傍山的那一小块地域。

河套地区,亦是如此。

大恒河套建制,亦是按照传统意义上的河套平原划分,即西至奢延水,西北有黑水,经榆林卫,南为三岔川流入焉。

北有黄河,自宁夏卫东北流经此,西经旧丰州西,折而东,经三受降城南,折而南,经旧东胜卫,又东入山西平虏卫界。

疆域两千里,大河三面环之,这便是当今大恒官方拟定的河套省疆域。

可显而易见的是,也就比邻中原的数府之地,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统治,边陲数府,大漠风沙,除了戍边卫所,人烟,亦是寥寥。

当然,纵使如此,对大恒而言,哪怕人烟再稀少,益处,亦是堪称天大。

仅仅是北疆外拓这一点,其益处,便是泼天之大。

河套建省,也就意味着陕西北疆,几乎全面外移,如大同镇,榆林镇数个曾经的边疆重镇,在当下,几乎已经快要成为历史。

边疆外拓,同时为意味着延续了数百年的北疆防御体系,必将需要做出全面的改变。

前明数百年的九边体系,大恒自然同样全盘接受。

只不过,在大恒,为十边体系,在当年平灭后金之后,十边之山海,十边之登莱,便已然失去了其战略意义所在。

十边化为八边,依旧戍守着大恒的北疆之地,从立国之初,多年抗击外敌,可谓是给大恒北疆防守,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随着开拓河套,边疆整体外拓,曾经的边镇体系,自然就随之而变化。

曾经的陕西北疆诸镇,整体的边镇体系,皆成为历史,戍边体系,整体外移。

河套之北疆,由于其突出的地理位置,其战略地位,俨然直线跃迁,当下河套三镇,俨然已成大恒边镇体系的领头羊。

当然,边疆外拓带来的,不仅仅只是边疆戍守体系的变化,整个北地的军事体系,俨然也随之而变。

陕西北疆已成内陆,那陕西方向,戍守京城的防御体系,自然也随之而变。

京城之地的戍守,较之从前,更是有着天与地的区别。

在前明,京城坐落北疆,蓟镇,大同,辽东这几个方向,皆是防备重心所在。

当下,辽东早已稳定,河套又带来的边疆整体外拓,京城的外敌威胁,俨然就只剩下了蓟镇这一个方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