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作者:半章水墨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通篇没有丝毫断句之处,从头到尾,皆是晦涩之文言,很多大臣,更是习惯引据经典,洋洋洒洒数千字之奏本,词藻堆砌,到最后,或许只有一两句正事。

如此,要看懂一篇奏本,可不仅仅是一目十行之事,更是极其耗费脑力,也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

小天子能不能看懂,看明白,李修是持乐观态度的。

虽只有五六岁年纪,但,这个五六岁,显然,和世间其他人的五六岁,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李叔,朕看完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小天子才转过头,看向了李修。

闻此言,李修缓缓合上手中奏本,随即,拿过小天子面前的奏本,才道:“那春哥儿说说,这奏本上是何人所呈,所叙为何,该如何处理?”

“这是,这是……江南户部……左侍郎洪承畴所呈。”

小天子皱着眉头,断断续续的说着。

“奏本上说,浙江……查获了六家囤……囤货居奇的商贾,湖州府知府,巡检……杭州府……金华府……共计有十六名官员牵扯其中……”

“洪承畴请示,该如何处理……”

虽是磕磕绊绊,但最终,小天子还是将事情诉说清楚。

李修亦是合上了洪承畴的这封奏本,随即看向小天子问道:“那春哥儿认为该如何处理?”

小天子皱着眉想了许久,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李叔,朕不知道,”

“商贾之事,同样也是有利有弊。”

“荀子有言:北海则有走马,犬吠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东海则有紫紶。鱼、盐焉,然而中国得而衣食之。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这便是商人的作用,亦是商人之利处。”

“但,若商贾不行荀子所说正常交易之事,给大明繁荣做贡献,反倒是囤货居奇,勾结官员,祸害百姓,动荡一方,那,这是不是就是弊处?”

“嗯。”

小天子点了点头,似懂非懂。

李修再问:“那,商贾这般行事,那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