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一个镇,恐怕也不止二十一座社学!
而私学,却有三百多座………
仅仅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如今的官学,已经失去了朝廷教化天下的职能。
教育之职能,已经彻底转为了民间私学。
而这,还是京城所在的顺天府!
可想而知,大恒其他各府县,是个怎样的场景。
许久之后,天子才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若要改革学校体系,大概需要多少钱粮?”
听到这个问题,黄锦立马起身,朝天子一拜:“敢问陛下,欲如何改革学校体系?”
天子皱眉,亦是起身,在殿中踱着步子。
黄锦也没出声,默默的躬身等待着天子的旨意。
官学……私学………
天子此刻,脑海中那一个纠结的问题,亦是再次浮现而出。
正如他所了解的前明学校体系一般,严格而言,哪怕是在洪武一朝,官办的社学,也远远没有达到朱元璋制定的制度要求。
按洪武时的建学要求,每三十五户,需有一社学。
而洪武时期,哪怕久经战乱,几千万人自然是有的,换算下来,一千万户,也必然是有的。
如此,那所需的社学,几百万座?
而这,还只是社学!
莫说洪武一朝那赋税收入,恐怕就算是后世那个繁华时代,也没这般财力去支撑起这般恐怖的教育体系!
而他创立的大恒,如今的昭武一朝,哪怕改革完成,哪怕鲸吞掠夺海外之财力,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教育,非是一时之功,也非一世之功,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