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话机厂商,其实就是浦江邮电一直在支持的敏敦话机公司。94年要说最泛滥的,除了寻呼机业务,就是每个省市都有的电话机厂了。
相比主管部门邮电,其实类似的公司更希望邮电放开市场让其他公司进场运营。
到了这个地步,袁梁知道经营许可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了。
所以刚从邮电出来,袁梁就直接去了李建方的经营部。
“李哥你这里的汉卡处理得都差不多了吧?”时间已经来到三月中下旬,距离盖茨访华也就两天的时间了。
“差不多了,敏敦话机厂那边我也去看过了,情况有些不太乐观,如果我们经营许可办不下来,光靠邮电的业务支持,他们的话机恐怕很难量产。”
李建方说的正是现在很多企业正面临的问题。
敏敦话机厂引进台省的技术,又和美帝合作,几乎一下子掏空了家底。若不是背后有邮电的支持,恐怕早就支撑不下去了。
“初期我们的需求量不会太大,投币电话机铺开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支持,照着我那个运营方案一步步来就行。”
“这么说,经营许可的事情有眉目了?”李建方一脸笑容。
“邮电那边松口了,下周大概能有结果,所以我过来跟李哥商量下股份占比的事情。”拿到邮电的经营许可,袁梁才有上桌谈判的资本。
“是该谈谈了,经营许可要是再没着落,我这里就得换其他的东西了。”李建方也不是一味的指望袁梁。
“你能拿出多少出来?”袁梁开门见山。
“之前说了的,两百万,再多就得去求爷爷告奶奶了。”
袁梁从包里把准备好的分配方案拿了出来,“你先看下,这是具体的分配方案,因为这次的合作有学校牵扯在里面,所以我把学校的那一份暂时放在我名下。对学校的话费补贴,就我的那份里面出。”
分配方案里,袁梁就拿了三成的份额,毕竟钱都是李建方出的。
但别看只是三成,只要李建方同意,袁梁这三成相当于就是两百万里的三成。
李建方看了下,“大致没什么问题,不过我这两百万也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等我回去先商量下。”
“没事,李哥要有什么建议随时可以提出来,草台班子也要有个章程才行。”
从李建方的态度来看,他对这个分配方案大致是没什么意见的。
花六十万买一个邮电的营业许可,在李建方看来并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