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松不由有些顾虑,“小袁,你真有把握?”
“我就跟你们去看看,谈不上什么把握,不过等会我可能会用连想技术人员的身份跟对方沟通,张厂长、宋局长,你们最好要有个心里准备。”
“这不合适吧?”老一辈的企业家对袁梁这种方式还是有些反感的。
“没事,我正好有个师兄在连想工作,职位还不低,等回学校我让老师跟他说一声就好。”袁梁还真师兄在连想,后来还做到了连想ceo,只不过那位不认识他。
“那就再好不过了!”负责招商的宋学文开口,算是定下了基调,一行人才赶往招商局。
在招商局小会议室,袁梁总算是见到了这几个所谓的外商。
三男一女,女人从头到尾都是一副秘书的模样,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不时在文件夹上记录着什么。
而另外三个男的,除了一个充当翻译的华人,其余两个都是操着一口流利英语的老外,一个负责商业谈判,一个负责技术咨询。
也难怪前世的印机厂会上当,这配置,去到任何一个地方企业都得被供着。
时间下午两点,双方开始进入交涉环节。
双方主要的矛盾,主要是放在合同细节方面。
这几个冒充外资的老外饼画得很大,而且在细节上也很专业。一千万美元的设备和技术投资,对印机厂的详细估值,需要一年内达到多少的年产量等等,合同上的条条款款都弄得很详细。
有些专业的地方,甚至让印机厂和招商局的翻译人员都直挠头。
也难怪对方会找上印机厂这个邵市早些年的庞然大物了,现在的邵市,还真没有几家企业的估值能达到这个数字。
然而这次的交涉,却远远的出乎了对方的预料,印机厂的重心不再放在合同的细节条款上。
当印机厂的翻译人员提出要求引入第三方资金监管的时候,张克松和宋学文都明显的感觉到了对方在态度的变化。
然而对方翻译的话,却又给了张克松和宋学文一记重锤。
“贵方提出的要求,我方会慎重考虑,毕竟这笔投资不是小数目。但是我们的资金都得用在引入设备和技术人员方面,贵方如果需要引入第三方资金监管,就必须选择摩根和花旗这样的国际银行我方才放心。一方面,摩根和花旗都有着绝对的信誉保障,另一方面也更方便我方在设备和技术人员方面的引进。”
袁梁还是有些小觑了这几个外商,倒不是说对方一定就有摩根和花旗的渠道能够转走资金,而是提出这样的条件,在让印机厂犹豫的同时,他们还有了一条全身而退的路。
宋学文张克松还在面面相觑,袁梁却知道这时候必须截断对方的后路。
“宋局长,张厂长,我觉得这样没问题,花旗与摩根都是出了名的国际银行,这点信誉还是有的。印机厂的情况很严重,需要尽快引入技术和设备恢复生产,最好问下他们的资金什么时候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