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太平之解

作者:会摔跤的熊猫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宁奕的目光始终落在长桌尽头……这场谈判里的声音似乎都与他没什么关系,他望着遥隔千里外的年轻掌权者,隔着神海阵,无法看清太子模糊的面容。

太子是一个令人捉摸不透的聪明人。

他的态度总是摇曳在两极之间,竹简上的字句,单看其一,或像一只狰狞猛兽,不容抗拒,若是反抗便要被撕成碎片,千刀万剐,又或像是春风拂人,字字怀柔。

这种“摇曳”的假象,其实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坚定”的态度。

顺我昌,逆我亡。

自光明皇帝斩杀不朽,修筑倒悬海后,再无长生者,大隋皇权万世长兴,武夫即便修至涅槃境,亦无法与皇权对抗,有铁律与皇座加持,天都自当为大隋天下之中心。

太子看灵山,看琉璃山,看东土,看东境,皆为膝下之壤。

若从,便赠予嘉赏。

若不从,便赐尔刀剑。

当云洵将天都真正谋求的那桩“交易”摆在长桌上的时候,云雀拎起的眉尖缓缓落下,他背后的僧袍苦修者,则是低下头,默默等待着佛子的回应。

大殿外。

金易漠然靠在石壁之上,他手里握着足以掌控天都使团所有人生死的绝对“力量”,石阶外的律宗弟子正在焦灼等待……他的面前倒映出一副模糊景象,通天珠内折射出的画面并没有传递出去,只有他一人能够看见。

为了防止“情绪”的扩散。

如果这枚通天珠的景象向整座灵山都公布,所有人都参与到谈判之中,那么这只使团大概率是走不出灵山城墙的了。

当云洵以神念激发第一枚竹简内过分的“谈判内容”之时,可能就会有苦修者不顾生死冲入大殿。

这其实不是为了保护“天都使团”。

而是为了保护佛子。

无论这场谈判最终的结局怎么样,他金易背后的律宗,以及相争多年的木恒和禅宗,都必须要维护“佛子”的形象,将这场谈判塑造成灵山急迫需要的成功案例……和或者不和,都是大捷!

当然,若佛子摇头对着云洵说不,那么这只使团势必要留在灵山了……等待天都下一只使团的求解,下一次的谈判。

或者就直接是太子的怒火。

这就是这场大殿设防森严的原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