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失踪人口组

作者:梨花清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两句简单开场白,组员纷纷鼓掌。

李仁杰对新环境安之若素,很快就进入角色,转过头朝坐左下手的曾晓瑜点点头示意。

她是负责失踪人口组日常事务的的女督察,短短几年从普通女警员升做督察,可见能力不凡。

曾晓瑜翻开自己的文件,平静地说:“人口失踪调查组,主要责任为调查由所有警署所接获的失踪者报告,以及进行相关联络事务,包括于内部及对公众发放相关的信息。”

她稍微停一下,继续念下去,“我们警方在港岛、九龙、新界、三个地区总部,设立失踪人口调查组,专责处理失踪人士报告.....”

曾晓瑜怕上司对这个,简单地把职责给叙述一遍。

警方于1979年7月在这四个地区总部设立失踪人口组,专责调查由各个警署和报案中心接获的失踪者报告。

失踪人口调查组是一个特别部门,每一个组员均属全职,专责调查在香港报失人口。

那些无可疑成份,即不涉及到罪案的失踪人口案件,都是由他们接手去执行调查工作。

李仁杰接手的青少年与失踪人口组,负责联络协调下面三个分区的失踪人口调查组。

其次,同时还要联络社会各界,包括其他政府、学校、传媒等部门、开展调查失踪人口工作。

曾晓瑜这番照本宣科的报告,肯定是为这位新上司准备的,是简单介绍她们部门的基本情况。

虽然她们对自己的架构职责内容早已倒背如流,但是一番程序上的繁文缛节,一样要照做。

李仁杰拿着桌面的茶杯,慢慢地喝一口茶,没有插话的打算,继续维持缄默。

现在他对这个看似打杂的部门,并没有其他的想法,只有听着和点头的份。

曾晓瑜看了他一眼,继续说下去:“我们平均每个月接获将近五百宗人口失踪报告,其中一半以上案件是跟青少年有关。”

李仁杰不意外,只是轻轻地点头。

这就是解释了,为什么总部的这个失踪人口组,会在名称前面冠以「青少年」三个字了。

青少年问题的确是当下关注的社会问题,在每一个时代都存在,都有因素有不同的变化。

在五六十年代,受到电影的影响,香港人把那些叫那类蓄「飞机头」的不良青年做「飞仔」。

一般常见的飞仔有几种,做偷扼拐骗事的那种叫「臭飞」,加入黒社會的那种叫「黑飞」。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