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华嘴角一扯,又从怀里掏出花名册。
封皮上的“连”已经被他涂成了个黑坨坨,改成了“营”。
他选出来的典型,不是别人,正是新升官儿的三名连长。
为什么选这三个人,刘振华是深思熟虑的。
刚上任的连长,难免有急于求成心理。迫不及待的想做出了点样子,给营长看看。
但随着他们指挥的战士们骤然增多,一定会有经验的缺失和不足够的地方。
这种时候人难免急躁,莽撞行事。不仅很难打开工作局面,还容易影响日后工作的展开。
其次,这三名连长之间也容易盲目攀比。谁都有一股子争第一,不服输的劲头。
这种你追我赶,虽然有助于争先,有助于提升积极性和劳动生产成果。
但要是其中有人心态不好,就会把这种合理的竞争变成对抗,影响同志战友之间的关系,更影响彼此连队之间的团结。
初次之外,刘振华最担心的,就是这三人升了官儿后,摆架子。胡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尤其是仗着自己资格老,又打过仗,看不起新来的那些战士,对他们横挑鼻子竖挑眼。
这样的作风极为容易引起战士们的反感和愤怒,久而久之,指战员威信扫地,难以服众,甚至会影响到部队的统一调动指挥。
教导员听了刘振华分析后说道:
“不错,这些问题都是重中之重,必须要避免。这三人都是党员,要在各自的连队中起到带头作用。我赞成把他们三个当做典型来抓。”
“我记得前一阵你去开过会,有没有什么咱们能拿来用的经验?”
刘振华问道。
教导员在刘振华去迪化市里解决水源问题时曾去了团部进行为期两天的政工培训,当时就有营长提到了营部党支部的建设问题。
他找出当时培训的笔记,归纳起来主要是在认识和活动两方面。
有的干部认为只要让党员起到带头作用就行,营部党支部建设的影响力不大。
而且营党委和营部靠在一起,工作关系直接。担心党支部工作抓多了,会影响营部。
还有的党员反应,营党支部组织的活动少。不经常开展党员教育,党支部制度落实的也不够严谨。